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九节 回头(第8/9页)

“谢朱大人。此外,我还有一事。”

“黄帅请讲!”

……

九月十日,福建的奏报传到北京后,李标看着奏报叹息道:“凡是跟黄石沾上边的算是都发达了。这次朱一冯不费朝廷一文钱就平定了海匪,看来入阁拜相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唉,边功也就算了,居然还能捞到一个‘相才’的评价!”

钱龙锡闻言失笑道:“李大人说笑了。黄石不过一介武夫,朱一冯这次借了他的边功没错。但这个借款地首功肯定还是朱大人的。”

钱龙锡知道李标还在为上次的事情耿耿于怀,不过钱龙锡倒是不认为黄石有这么大的能耐。听了钱龙锡的话后李标呆立了片刻,摇了摇头道:“嗯,或许是你说得对。不过话说回来,我算是明白张鹤鸣为什么喜欢黄石了,要真是能把黄石调去辽东的话,我都想去给他做监军,自请督师辽东了。”

……

九月二十五日,霞浦。福宁镇本部大营。

走进黄石的大营后,刘香七和郑一官纳头便拜。皆口称死罪。

“来之则未晚矣,请起!”

这两个人倒也干脆,他们随着黄石的一句话就一跃而起,真是干脆利落,没有一点扭捏之意。

“请坐!”

黄石吩咐后,两人对望一眼,然后先是口中称谢,跟着就双双坐下。

这次黄石开始地条件是赦免二人死罪,并且不会让他们蹲大牢或是充军。黄石还宣布允许他们登岸补给,做一个本份良民,不过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赔款。

这二人本来自度必死,心存在海上挣扎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听到有这么好的条件后真是喜出望外,就都赶来接受招安了。

“两位壮士真乃海上蛟龙,黄某不及两位远矣。”

黄石这话一出,顿时就把刘香七和郑一官吓得跳了起来。黄石轻轻地挥手表示他们不必客气,说了几句话后黄石就喊来施策和几个参谋军官,他们手里还带着记录海军条例的本子:“两位壮士,可愿与我探讨一下这两年来征战的得失?”

两人见黄石似有招揽之意,就抖擞精神,把胸中所藏吐露出来了不少。黄石听得很是满意,不过他最后还是表示无法把两人纳入麾下:“两位壮士,你们杀伤福宁镇颇多士卒,若是我福宁镇这就收了你们,那本帅又置福宁镇那些将士于何地呢?”

郑一官的表情变化不大,但刘香七已经露出了很明显的失望之色。黄石也不着急,把主意徐徐道来:“再说两位壮士也是我行我素惯了的,本帅担心军旅生活也不适合你们。”

伸手阻止住郑、刘二人的争辩,黄石拿出了两份委任状:“这个叫私掠证,你们拿去看看。”

黄石在这份委任状里承认他们二人是福宁镇的编外人员,有权使用福宁镇的港口,也可以从这里得到补给,甚至购买船只组织舰队,他们也还可以干他们海盗这份老本行。但是他们购买船只必须得到福宁镇的许可,他们销赃应该销给福宁镇,而且他们不可以抢劫福宁镇不许可抢劫的船只。

“比如你们都是福宁镇的编外人员,所以不可以互相攻击、火并。除此以外如果有一天福宁镇需要你们的武力,你们也要响应号召来为我效力。无论如何,只要你们好好为我尽力,我就保证你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黄石重重地咬了那个‘我’字,他相信对面地两个人都听明白了:“总有一些活儿是我不好自己动手的,你们愿意替我干吗?”

……

送走了两个人以后,卫兵都从书房里退了出去,现在又只剩下黄石自己一个人了。他晃悠着新做出来的安乐椅,双臂交叉着放在胸前。

明末有三大祸患:

西南的奢安之乱,它波及四省,崇祯朝花费每年五百万两军饷才勉强压服了下去,但也就是招安而已,土司的叛乱仍屡伏屡起,从天启二年开始前后长达十几年之久。这个问题黄石已经解决了,而且比历史上要强不少。以白羽兵之威,数十年内西南不会有敢言叛的土司了。

福建、广东的海寇,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为垄断大明同海外的贸易而彼此争斗不已,连绵的战争不但让大明海贸收入锐减,而且还影响了福建、浙江地造船业。现在这个问题也基本解决了,随着福建造船业的蓬勃发展,大明对外地海贸不但不会减少,反倒会进一步激增。除了对外贸易以外,这些富裕的运输力迟早会使用在其他的海域,对整个大明都会有明显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