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亦真进京(第7/10页)
方铮抬眼,望向金殿上高高坐着的胖子,见他和自己一样,皆是满面苦笑,目光中流露出一片萧然悲凉之意。
方铮沉沉的叹了口气,这些麻木不仁的人,是怎么坐上如今位列臣班的高位的?国家若靠这些人去统治,管理,这个国家还有救么?
目光一扫,方铮又看到以魏承德为首的兵部各官员,还有一群武将仍直挺挺的站着,怒冲冲的盯着跪在地上主张求和的大臣们,方铮心中不由一暖,还好,这个国家有他们,不至于让人绝望。
胖子见方铮站出来怒叱林腾,知他必有主张,忙道:“方爱卿可有别的看法吗?尽管道来。”
方铮鄙夷的扫视着地上跪着的大臣们,老子这么贪生怕死的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比你们强得太多了,原本老子自己都有点儿鄙夷自己的人格,现在看来,老子简直是个圣人……
深吸了口气,方铮大声道:“皇上,这些地上跪着的人,都应该被拖出去砍头,诛九族!”
第三百六十三章朝议(下)
方铮大声道:“皇上。这些地上跪着的人,都应该被拖出去砍头,诛九族!”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跪在地上主张求和的大臣们抬头怒目瞪着方铮,目光很是恶毒,努力维持着朝臣的仪态,却无人对方铮破口大骂。
“看什么看?你们这群败类!国家就是毁在你们这群人手里,说什么突厥锐不可挡,说什么国库空虚,这些都是借口!是你们怕死怯战的借口!”
方铮大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凛然气势,毫不示弱的瞪着他们,鄙夷道:“我年纪没你们大,书读得没你们多,见识也没你们广,但老子的人格却比你们高尚了不知多少倍!你们吃着君王的俸禄,享用着百姓们血汗纳上的民脂民膏,干的事情却连禽兽都不如,都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们倒好,每年领着大把的朝廷俸禄。却直接把皇上和百姓们的性命送上绝路!你们还要不要脸?”
“敌人还没开打呢,你们就嚷嚷着投降,求和,你们的气节哪去了,风骨哪去了?读了那么多书,什么叫‘舍生取义’都不懂?突厥人再厉害,也跟咱们一样,俩肩膀扛一脑袋,谁比谁狠?谁不如谁?你们以为送些财物珠宝给突厥可汗,他就会大发善心不犯我边境了么?你们都是这么大把年纪了,想事情怎么还如此天真?肉包子打狗什么意思懂不懂……”
“综观历朝历代,在面对外族侵略的时候,有哪一朝的朝廷因为求和纳贡,最终得了好下场的?无非是多换几年残喘之息罢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最后尊严尽丧,国库全空,亡国之日便接踵而至,诸位大人熟读史书,何以教我?”
“反过来说,凡在外族侵略的时候,朝廷上下一心,共击外辱,将士众志成城,浴血征战,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国家,往往在击退外族之后,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王朝将经久不衰,愈发强盛,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考验,通过了考验,上天必会厚待,各位大人,你们身为朝臣,国之生死存亡,便在你们一念之间,本官想问问你们,当你们选择了投降求和之时,你们的心中到底有没有装着江山社稷,有没有考虑过皇上和万千百姓的安危?覆巢之下无完卵,你们有没有设想过,如果因为你们今日主张的求和,致使突厥人占领了我华朝的大好江山,你们的父母妻子儿女将来会不会沦为突厥人的奴隶和玩物?那个时候,你们会不会后悔今日求和之举?”
方铮一席话振聋发聩。说得跪在地上的大臣们面色赧赧,皆垂首不语,不少大臣趁人不注意,又在角落里悄悄站起了身。
坐在龙椅上的胖子闻言欣慰点头,望向方铮的目光充满了感激。
林腾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狠狠一甩袍袖,冷笑道:“好一个大义凛然的方大人!老夫敢问大人,你若主张出兵抗击突厥,打算怎么与突厥人打?如今国库已空,粮草难继,兵力匮乏,将士们难道光喊着杀敌报国的口号,空着肚子跟突厥人拼命吗?这样的抗击外敌,与飞蛾扑火之愚行何异?近年来,我朝三场平叛之战,已损耗太多的国库钱财和粮草,兵力也一直未曾补充,就靠这么点实力,便想北拒突厥于国门之外,方大人,你是不是将国事想得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