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敲诈勒索(第3/4页)
果然,没过多久,便到听到朱棣略带惊慌却又坚定无比的声音,声音低得几不可闻:“你跟我来吧。”
这就是道衍和朱棣的相识过程。从此,两个心怀异志的人搭配在了一起,为颠覆这个世界而开始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一直到今天。
看着朱棣气吞山河的坐姿,道衍打从心底里感到一阵欣慰,满意。
十二年过去,他跟随的王者征伐四方,威震天下,已在诸王当中渐露头角,独占鳌头。
事实证明,他当年选择跟随朱棣的眼光是正确的。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现在的燕王殿下,已是光芒万丈之时。人生得遇明主,何其幸也!
“殿下,北平的告急军报还没传来吗?”
朱棣眼皮抬了抬,又垂下,沉声道:“估摸着就这几天了,交给张玉的差事,本王放心,他不会让本王失望的。”
道衍微笑道:“张将军智勇兼备,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将,现在想必他已成功的将北元乞儿吉斯部落激怒,引他们兵围北平城下,北平告急的军报想必也日夜兼程的正在赶往京师的路上,殿下尽可放心。”
朱棣点点头,叹道:“这次回京,比往年凶险得多,当日一步踏错,竟激起父皇削藩的心思,这京师不能再待了,只盼张玉能早传军报,北平若告急,父皇便不得不放我回北平主持抗敌,我便如鱼入水,如龙腾云,那时北平十万精兵猛将尽在我手,京师有何异变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无措了。”
道衍点头道:“殿下确实应该早早离京,京师非久留之地,迟则生变……殿下,眼下京师正是风声鹤唳之时,殿下昨晚实不该派死士刺杀萧凡,此举只能愈发坚定天子削藩的心思,殿下,你又犯了一个错误啊!”
朱棣面沉如水摇头道:“不,这回本王没错,萧凡此人留不得,将来必成本王祸患!父皇自从动了削藩之心以后,萧凡在父皇驾前所献削藩之法,句句直指各藩王软肋,而且此人深得父皇和太孙的信任,此人若不除,不用等本王回北平,恐怕他已将本王害死了……”
道衍不认同道:“这个萧凡……没有殿下说的这般厉害吧?贫僧见他面貌清秀,双目不正,眼神闪烁,此相正是伪君子之相,如今纵得天子宠信,亦只是小小的锦衣卫同知而已,殿下为何这般重视他?”
朱棣神情凝重道:“此人不可小觑,削藩之事且不说,你前几日可曾听说京师的丁丑科案?”
“此案在京师闹得沸沸扬扬,贫僧当然听说了。”
朱棣冷笑道:“父皇逼他杀刘三吾,朝臣们暗中串联欲全体参劾他,对一个新入朝堂的臣子来说,这两条路皆是绝人之路,进退不得,除死别无他法,可这萧凡,不显山不露水的,居然轻轻松松同时化解了,这样的人,本王能小看他吗?”
“可是,殿下若欲杀他,等你离京以后再派死士动手不是更好吗?何必一定要现在杀他?”
“不杀不行啊,丁丑科案一过,父皇的注意力也许会转移到削藩之事上,那时若萧凡再给父皇出个什么损招儿,本王身在京师就万分被动了……”
“所以殿下甘冒被天子怪罪的风险,也要先除去萧凡?”
朱棣笑道:“说是风险,倒也算不得多大风险,本王派出去的皆是豢养多年的死士,纵然刺杀失败,失手被擒,也断不会出卖本王,此事可以说是死无对证,这天下任谁也查不出来。”
道衍叹道:“没有证据并不代表别人心里不清楚,殿下难道不怕此举令天子不快,反而坚定了削藩的决心吗?”
朱棣道:“刺杀萧凡只是一个由头,父皇若真想削藩,杀不杀萧凡他都会削,萧凡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锦衣卫同知,而本王却是父皇的亲儿子,孰轻孰重父皇心里有数,所以,本王权衡再三,觉得刺杀萧凡对本王利大于弊。”
道衍摇头道:“就算天子装聋作哑,可殿下忘了萧凡了吗?他昨晚逃过一死,想必对殿下恨之入骨,你不怕他报复?”
朱棣大笑道:“这里是京师皇城,本王是亲王贵胄,若父皇弹压下此事,萧凡他敢拿我怎样?哈哈,笑话!本王还怕了他不成?”
话音刚落,便听到别院大门外一道嘹亮刺耳的声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