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 第一百零四章 倒霉学士(第3/6页)
这句话如同平地响起一声惊雷,在座数王顿时惊容满面的瞧着朱棣,宁王楞了一下,接着跳了起来,大声道:“四皇兄,你这话什么意思?莫非父皇要将你改封别处?”
周王和齐王也惊愕的盯着朱棣,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朱棣叹气道:“这回进京,我见父皇年纪老迈,言行之间暮气渐重,身为皇子,我心中实在心痛不已,想想这么多年一直与父皇相隔千里,无法在父皇膝前尽孝,枉为人子矣!所以,我打算过几日向父皇上疏,请撤北平藩地,或是改封别的兄弟戍守北平,而我留在京师,代各位兄弟每日孝敬父皇,尽我等为人子之本分……”
三人闻言皆不敢置信地看着朱棣,脸上神色时青时白,复杂无比。
“四皇兄,你比我等年长,你的孝举正是给皇弟们立了一个好榜样,我等皆该向你学习才是,但……四皇兄,忠孝不能两全呀!咱们代父皇好好守住这座江山,使得父皇高枕无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尽孝?四皇兄,你是天生的将才,数征北元,战功卓着,北平府乃我大明国门,你若留京,诸王之中尚有何人能守之?四皇兄,三思啊!”周王率先语重心长的劝道。
朱棣沉默了一下,忽然虎目急眨,落下泪来,他扶着额头哽咽道:“各位皇弟,非我不愿代父皇戍边,实在是我心中害怕啊!”
“你怕什么?”三人齐声问道。
“我前几日出言不逊,冒犯了太孙殿下,我实在是怕父皇不满,更怕太孙殿下心中记恨,他日登临大宝,恐会对我这个拥兵甚重的藩王猜忌加害,我……我朱棣向天发誓,对朝廷,对皇上绝无不臣之心,可谁会信我?与其那时落得个身死抄家的下场,我还不如现在交卸兵权,孤身留京,这副残躯从此便交给父皇和太孙,是杀是剐,由他们便是!”
朱棣说到最后,已是号啕大哭不止。
三位藩王闻言又惊又怒,燕王的勇猛和战功那是诸王中有目共睹的,如今却只因一句玩笑话,负荆请罪赔了不是还不行,难道朱允炆嫉恨在心,要对他赶尽杀绝?做侄子的怎可对叔叔如此过分?
宁王拍案而起,大怒道:“岂有此理!允炆……太孙年纪渐长,怎地气量却越变越小?竟连叔叔都容不得了么?我等辛苦戍边,与将士们风餐露宿,与鞑子浴血厮杀,所为何来?”
朱棣大惊,急忙伸手拦道:“十七弟切莫胡说!我何时说过太孙气量小的话?你莫害我,我只是害怕他对我心存芥蒂,欲向他表明心迹,却又怕他不信我一腔忠诚而已,只好交卸北平兵权,从此老死京师……”
宁王怒道:“四皇兄,你这是怎么了?堂堂昂藏汉子,杀鞑子从不手软,北地豪杰谁不赞你是条响当当的好汉?今日为何如此怯懦怕事?我就不信太孙会为这点小事加害你!你别怕,我们几兄弟明日便联名上疏,向父皇担保你,至于卸权留京之类的话,皇兄再莫提起!北平府若少了你,谁有本事守住国门?”
朱棣摇头叹息不语,沉默半晌,复又掩面大哭起来,悲伤惶恐之情溢于言表。
※※※
送走了诸皇弟,朱棣这才止了哭泣,神情渐渐变得阴沉起来。
道衍和尚悄悄走到他身边,笑吟吟的道:“殿下这招果然妙极,以退为进,示之以弱,借这几位王爷之口说出去,今日殿下惶恐之态恐怕很快便会传入天子耳中,想必天子对殿下越发放心了。”
朱棣冷冷一笑,淡然道:“消息确定了吗?”
道衍正色道:“确定了,今日早间,宫里的庆公公着人递来的消息,前日皇宫武英殿内,天子召见太孙,黄子澄和萧凡三人,他们在殿里商量了很久,庆公公只靠近模糊听了只言片语,看来天子对藩王有了猜忌之心,动起了削藩的心思……”
朱棣眼皮一跳,目光中厉色大盛。
道衍接着道:“殿下,咱们可要想个法子使天子绝了削藩的心思啊!殿下经营北平多年,麾下猛将如云,精兵剽悍,这是殿下争夺江山的资本,若天子真下定决心削藩,殿下多年心血便完全白费了……”
朱棣皱眉道:“父皇好好的,为何会动起削藩的心思?”
道衍叹道:“还不是那日殿下在御花园里之所为种下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