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春华山之役(第5/9页)

此时,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亲率友成第13联队直插永安,城里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和第18联队长石井信指挥部队全线逆袭。廖龄奇第58师则吃不消了,在腹背受敌下陷入崩溃。

余程万第57师那边则处于崩溃的前夜。

打到现在,有人开始抱怨,不是李天霞,也不是余程万,而是廖龄奇。抱怨针对薛岳以及王耀武。

正如我们说的那样,战场的形势是日军从北向南攻,而薛岳叫第74军从东向西北到长沙附近布防。廖龄奇的观点类似赵子立,认为这样进入内线是不妥的,希望王耀武向薛岳力陈此事,但王遵从薛的命令。当第58师被夹击而成为伤亡最惨重的部队后,廖龄奇加深了这种抱怨。

而被廖龄奇抱怨的王耀武,于黄花镇险些被日军俘虏。

在9月27日,薛岳得知有日军伞兵在黄花以南空降(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阿南惟几多次动用伞兵,给中国军队造成很大麻烦,不少士兵一见鬼子“从天而降”,往往就六神无主了),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自上高会战以来,第74军就已被军委会树为标杆,如果这个标杆折在此战,那么就算他薛岳再能扛事儿,也没办法向蒋介石交待。

9月27日夜,薛岳叫赵子立发出急电:叫王耀武指挥第74军立即突围,向浏阳集结。打到这时候,薛岳手忙脚乱,有点像枣宜会战中的李宗仁和中条山会战中的卫立煌。两天前,他已把战区司令部撤出长沙。一天前,根据战场急速变换的局势,薛岳已经电告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留下孙渡第58军破袭日军后方,欧震第4军、杨汉域第20军同时南下金井、福临铺一线,从后方攻击日军。

王耀武那边刚把突围命令传达下去,军部就遭到日军的袭击。

原来,激战中,李天霞被迫缩短第51师两翼的阵地,向中央收缩兵力;余程万第57师也是这样做的。这样的话,两个师之间就出现一个大豁口,第6师团一个特别攻击队由此突入,转到身后袭击了王耀武的直属队和军部。

在日军袭击下,警卫第74军军部的特务营被打散,最后只剩下王的卫士排了。

打到最后,卫士排除排长外,全部战死。排长为掩护王耀武而被俘。日军冲过来后,发现多处受伤的排长抱着机枪,孤身伏在土坑里动弹不得,而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其实,王耀武就在十几米外的有密草遮蔽的沟壑里。

王耀武听到传来中国人的声音:“你们军长在哪里?”

日军有备而来,带着翻译。

排长破口大骂。

翻译继续问:“你们军长在哪里?说出来,他们就会释放你。”

排长仍怒骂,说:“74军没孬种,你们抓不到王军长,他早就脱险了,明天继续带着兄弟们打你们这些狗娘养的!”

王耀武随即听到斩首声。他一闭眼,心如刀绞。

王耀武精明不假,但本色里终有山东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淳厚。

王耀武治军有过人之处。他爱兵,没架子,能蹲在地上跟最基层的士兵聊天,但在军纪方面又非常严,恩威并施,深得军心。

牺牲的卫士排长是王耀武的山东老乡,从淞沪抗战时就跟着他,南昌会战后被提拔为排长。当时王问他有什么想说的,排长说:“可荣耀了,保卫大家的军长。”

王耀武说:“在我身边,没事是没事,遇到事,就是生死的事。”

排长说:“当兵可不就是生死的事!”

驰援湖南前,在赣西北驻地,有一天,排长问王耀武这仗还得打多少年。

王耀武说:“十年?八年?说不好,咱们不去想这些,只好好打仗就行,仗打得越好,时间就越短。”

现在,排长为了保护他的军长,牺牲在鬼子的刀下,近在咫尺的王耀武没法不难受。

这一仗,王耀武觉得有点见鬼。对薛岳摆放第74军这件事,王有没有意见?不能说没有,但没廖龄奇大。至于是把部队拉到捞刀河南岸还是浏阳河南岸,王耀武觉得本质上区别不大。

会战讲的是合力,只有几方都不掉链子,才会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假如把部队拉到更远的浏阳河南岸,看上去当然更安全。不过,湘北其他部队打到这个时候是否还有反攻能力,别的援军是否能准时到达攻击位置?如果都不能保证,那么外线作战的好处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际中仍存在被日军各个击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