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飞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走前打一下(第5/6页)
当得知对面的日军撤了,而且是按原路返回驻扎的县城后,苦竹坳的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想通。
当时蔡仁杰给张灵甫打了个电话,后者问:“你确信鬼子不是迂回?”
蔡仁杰说:“侦察人员已确定,他们确实滚回去了。”
在就樱井师团开溜不久,3月19日,大贺茂带着第34师团进入罗卓英画好的决战区域:棠浦、官桥、泗溪一线。得知樱井师团跑了后,大贺同样半天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说好的一起前进呢?最后,他还是带着部队继续朝预定目标上高而去了。
这时候,第3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给大贺茂空投了一封信:
日夜战斗,想极辛劳,气象台虽稍报天气恶化,但仍继续晴天,可谓天佑。上高占领,就在目前,请继续战斗,以收赫赫之战功,不胜期盼。池田支队,已取得联络,弹药已投下,状况较为缓和,请安心。本飞行团虽力量微薄,但当死力协助贵师团对上高之占领。倘因时间迁延,则敌将整顿势态,后方扰乱亦将活泼,希望迅速占领后,即行撤退。请示明总攻击时刻,本团当以全力协助之。请迅速决定时刻,一举突入如何?
大贺必取上高,跟远藤这封信关系不大,而跟参谋长有直接关系。
参谋长也姓樱井,名德太郎。
对,正是“七七事变”时宋哲元冀察委员会的那位日籍军事顾问,曾一度被宛平县长王冷斋问得哑口无言。事变后,樱井先在第1军做参谋,后来回国到陆军大学教书,1941年年初重新被派往中国,担任第34师团参谋长。
这是他第一次来江西。
像很多日本人一样,樱井是好禅的。
在日本,影响最大的两派是临济宗和曹洞宗,而这两宗的祖庭都在江西。
所以,到了南昌,樱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觅当年禅宗大师马祖道一传法时的驻地开元寺遗迹,甚至计划以私人身份游历周边禅宗圣地。他跟大贺茂介绍,晚唐时,日本僧侣瓦室能光渡海来到江西,求法于良价禅师,并在洞山住了整整三十年。大贺“哦”了一声,他对此了无兴趣。
但现在,樱井德太郎已没那份禅心了。
樱井省三带着第33师团回撤后,樱井德太郎说了句话:“啊,名古屋人啊,一贯的差劲(第33师团长樱井省三原籍山口县,但出生于名古屋)。”其实,樱井德太郎也没太多资格笑话别人,因为第34师团来自大阪。
为什么说大贺师团坚持直攻上高跟樱井德太郎有关呢?樱井既在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教过战术,自己一直嘚啵有个所谓的独门秘籍:突破式反转。这是个什么战法呢?就是说,两军作战时,先寻找对手最薄弱环节,取其一点,全力攻入,随后掉头反转,再攻其中枢。
此次会战,樱井实施的就是这个战法。
只是,叫他想不到的是,罗卓英采取了阶梯式布阵,越往前打遇到的部队越强,所以当日军后来攻到上高城下,再想反转作战时,第74军根本就没给他这个机会。
罗卓英在排兵布阵时,已经占了先机。
几天前,罗卓英上报薛岳敌情时,得到这样的回复:南昌倭寇兵力有限,不似有大动作,宜步步为营,稳住上高一线。除此以外,并无其他战术主导。可以这样说,对江西爆发的战斗,薛岳并不太在意。他一贯不注重江西战场。此外,也跟罗卓英与陈诚关系密切有关。对第19集团军的事,薛岳平时就不怎么插手。
这样的话,上高会战的谋略完全出自第19集团军司令部。
作为陈诚“土木系”的副手,罗卓英打过淞沪,守过南京,转战武汉,再战南昌,败多胜少,打仗时容易犯嘀咕,是他的一个缺点。不过,这一次,却一反从前,大胆拟定了内线作战计划:“敌如进犯高安、上高、万载,则诱之于分宜、上高、宜丰以东地区(即上高城外东北面即棠浦、官桥、泗溪一线)反击而歼灭之。”
抗战爆发后,在正面战场,很多中国将领是不敢于内线作战的,因为一旦打不好(多数情况下的结局)就会被日军合围。现在,罗卓英决心进行内线作战而不是盲目跳出去争取外线,可以说是有相当大的魄力的,对性格相对软弱的他来说实属难得。而日军那边又“先天不足”,把这个好机会给了罗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