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徐州(1938年3月~1938年6月) 3万发炮弹和4万枚手榴弹(第6/6页)

何煜荣带着残兵,也好不容易出了城。

王铭章呢?作为最高指挥官,此时他手里只有一个排了。

师部幕僚都在他身边。此时西门方向枪声激烈,王铭章对警卫排长说:“你马上去支援西城门,掩护部队撤离!”

排长说:“师部怎么办?”

王铭章说:“我自有办法,你快带兄弟们过去!”

这只是个警卫排,没任何重武器,只有手枪步枪手榴弹,王铭章一闭眼。

后来,这个排的士兵在扔完手榴弹后全部战死。

西门外火车站有部队守备,掩护了撤出来的部队。王铭章想带师部的人过去与之会合,于是带着两个师的参谋长等一行14人,从西北角城墙上结绳而下。

天越来越黑。中国的黑夜是日军的软肋,因为发挥不了重武器的作用,所以通常他们不打夜战。

但有什么似乎已被注定。

城垣上的日军发现了这十来个人,两挺轻机枪组成交叉火力,左右摆动间,14个人中有12个倒在血泊中。

幸存者是两个卫兵,师长王铭章殉国了。

再说张宣武。残部退集东门附近,张宣武和旅长王志远在一线指挥。战斗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日军迫击炮没法轰击已经关闭的东门,于是调来平射炮,打出一连串的破甲弹,东门骤然洞开。

日军步兵随之潮涌。

从3月16日清晨,到17日入夜,两天两夜,中国守军的至少40000枚手榴弹已经扔完,日军打到滕县的炮弹有多少呢?30000发。

张宣武右腿和双脚都中了子弹,旅长王志远则臂部受伤。

张宣武被抬上担架,王志远指挥残部退到城墙东北角。此时环城只有北城垣还有二百多守军。加在一起,共三百多人。天完全黑下来,尽管日军已占领三面城垣,但并不敢突进街市,也不再进攻,而是等待天亮,这就给了这三百多人突围的机会。

在王志远的指挥下,大家扒开被沙袋堵塞的北门,冲出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的滕县。张宣武在担架上看了一下表,是21点过10分。

天蒙蒙亮后,滕县方向又传来枪声。没能突围出来的士兵开始跟扫荡的日军进行巷战。到3月18日午后,滕县的枪声完全平息。

日军攻入滕县后,县长周同坠城自杀。

保卫战开始前,周同就协助军队忙前忙后,发挥出了那个年代一名县长所能发挥出的最大的能量。坠城前,周同对下属说:“自‘七七抗战’以来,我国将士阵亡无数,但还没有一名地方官员殉职,现在,就从我开始吧。”

日军扫荡过后,俘虏了29名中国士兵。其中包括第122师第364旅副官鲁庆福少校。其他没能突围出来的战士,经过上午半天的巷战,已经全部牺牲。

濑谷支队的一个小队,在小队长寺冈纯的带领下,把29名被反捆了双手的中国战俘押到城外河边。

4挺机枪封锁了区域。

寺冈的脑袋缠着绷带。在打东关时,一发子弹从他耳际擦过。

他亲手斩杀了两名战俘,其中一名战俘的头滚到鲁庆福脚下。其余27名战俘列为两排。刺杀开始。

中国战俘不是被捆在树上,所以刺刀捅进肚子时,由于力量不够,难以一下子致命。有几名中国士兵倒在地上来回打滚儿,被日军残忍地补着刺刀。用力最狠的,就是那个胖子土屋。刺杀到第二排时,几名士兵用胸膛顶住日军的刺刀,同时往前冲,日军被顶得后退。

这是川军在齐鲁大地上最悲壮的一幕。

这29个人里面,有一个幸运者,他就是鲁庆福少校。

当时他中了好几刺刀,躺在地上,日军以为他死去了。到了半夜,附近的老乡为战士们收尸,发现鲁庆福还有鼻息,便悄悄把他背到村子里,经过精心的医护,最终神奇地伤愈。两个多月后,在老乡的护送下,少校回到了武汉,重新成为抗战大军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