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鹰击长空(第6/11页)

怎么办?

还是冲。那个年代的悲壮是用血肉之躯堆出来的。冒着日军的弹雨,胡家骥第一个爬上铁门,日军飞弹如雨,第36师的士兵们,踩着战友的尸体,争先恐后地爬过铁门……

果不其然,一攻入码头,立即遭到日舰的炮击,两边建筑物里的日军火力也趋于猛烈,没东西作掩护的中国士兵伤亡惨重,战死战伤五百多人。跟第36师一起进攻汇山的,还有以杜聿明(黄埔军校1期,陕西米脂人)为团长的装甲兵团一部。杜的部队是国民政府唯一一个装甲兵部队。上海开战后,派过来两个连,冲入汇山的坦克遭到日舰有针对性的炮轰,全部被击毁。

自8月中旬以来,上海烽火不熄。

中日军队为争夺每条街道、每幢楼房、每个据点,展开生死肉搏。还记得开战之初在中兴路抓获日本间谍的上海保安队重机枪中队吧?开打后,这个中队参加了在爱国女中附近的巷战,杨队长在此战中一人连打出750发子弹,打死打伤200多名日军,战斗之激烈可想而知。

上海市区瓦砾一片。

就这样,到了1937年8月22日。

这一天,日军第3师团舰船出现在上海海面。转天拂晓,在舰炮掩护下,日军开始从张华浜、吴淞铁路码头登陆!

日本援军来了!

第3师团在名古屋编成,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参谋长田尻利雄大佐,辖步兵第5旅团(旅团长片山理一郎少将)和步兵第29旅团(旅团长上野勘一郎少将),分别辖仓永辰治大佐步兵第6联队(名古屋)、鹰森孝大佐步兵第68联队(岐阜)、石井嘉大佐步兵第18联队(丰桥)、田上八郎大佐步兵第34联队(静冈),以及骑兵、野炮兵、工兵和辎重兵部队。

日军登陆后,光想着怎么对付岸上的中国步兵了,忘记了中国空军。笕桥英雄在杭州一战中已使日本空军晓得了厉害,闻得日军登陆后,周至柔下令:笕桥(第4大队)、句容(第3大队)、扬州(第5大队)三地机场的轰炸机立即起飞,对登陆日军的滩头阵地进行攻击。

扬州机场的18架轰炸机率先升空,攻击目标是吴淞;

随后,笕桥机场的20架轰炸机也升空了,攻击目标是张华浜;

第三批升空的轰炸机是从句容机场起飞的,攻击目标仍是吴淞。

由于日军没防备,所以第一波攻击吴淞的轰炸机取得极大战果,炸死炸伤日军一千余人,自己没有损失一架飞机。攻击张华浜的战机遇到了麻烦,战斗中,牺牲了5架飞机、11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第三波攻击吴淞的战机,是刚从美国购买的最新超低攻击机(雪腊克),由于日军对这个飞机俯冲作战的特点已有了充分准备,所以损失不小。

张治中第9集团军司令部,在8月23日忙成一团,参谋长徐权、参谋处长童元亮(从上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任上调来)、作战科长史说等人围在张治中身边,展开地图,大家都明白:防登陆,对没海军力量的中国来说,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是怎么让日军在登陆时付出更大代价。张治中把刚从南京赶来的教导总队胡启儒(黄埔军校2期,湖南常德人)第2团拿出去,到张华浜阻击登陆之敌;以新到杨步飞(黄埔军校1期,浙江诸暨人)第61师和王敬久第87师一个旅去阻击吴淞登陆之敌,夏楚中第98师(从江湾)和作为预备队的彭善第11师(从大场)分别向宝山、罗店布防。

在吴淞,上海保安队已经招架不住日军登陆部队的强悍进攻,虽然第87师增援部队最先赶到,但苦斗多日的士兵,战力已多有下降。随后到来的第61师本来是有对日作战经验(该师以1932年在沪抗战的第19路军的底子组建),但由于师长杨步飞指挥不力(该师在指挥权上被张治中划给第87师王敬久,王杨就此发生矛盾),一个冲击就被日军打散了,杨步飞一下子被撤了职。独立第20旅被补充到这个师,旅长钟松出任该师新师长,上海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朱侠出任参谋长,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一流将校,这才把阵脚稳住了。

在张华浜,警察部队已经撤了下来,胡启儒教导总队第2团被日军舰炮压制,一时又攻不过去,导致日军登陆部队越来越多。第2团终于压了过去后,一开始就是短兵相接,跟日军拼上了刺刀,战斗之激烈见张治中司令部作战科长史说的说法:一个团整整齐齐地上去,两天下来时,就剩下“几副伙食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