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鹰击长空(第10/11页)

上海保安队的一名轻机枪手,发现了在前面像跳大神一样又蹦又跳的老鬼子,一看军衔就不小,锁定目标后,一个扫射,仓永胸部多处中弹,丧了老命。就这样,仓永成了中日开战后第一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日军高级指挥官,这也是中国保安部队击毙的最高军阶的鬼子。

而上海最高军阶的鬼子,待在马鞍群岛附近军舰上的松井石根,目光划拉来划拉去,最后锁定在吴淞和川沙口、狮子林之间的宝山。如果日军想把登陆地点连成一片,为后续部队创造有利局面,必须占领横在中间的宝山。就这样,一道令下,第3师团主力和第11师团一部开始左右夹击宝山,此时镇守宝山的是后来赶到上海的周岩(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浙江嵊州人)第6师。一个来回下来,第6师力不能支,溃退了下来。

陈诚把恢复宝山的任务交给夏楚中第98师:宝山不下,提头来见!

在上海战中,每个师都有自己难忘的一篇,对第98师来说,这一篇写在了宝山。夏楚中拼了足足一个旅,又把宝山从日本人手里夺了回来。再下宝山后,战区副司令顾祝同给陈诚的命令是:至少留一个营死守宝山。

就这样,守卫宝山的任务落在了第98师姚子青(黄埔军校6期,广东平远人)营肩头。

宝山之战整打了一周(9月1日凌晨到9月7日)。日军主攻部队为第3师团鹰森孝(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0期,三重县人)第68联队。姚子青率全营官兵死战,杀伤大量日军,把鹰森孝本人打伤,坚守一周后,在日军飞机、军舰和坦克的猛烈轰击下,全营战士为国捐躯,无人生还。

孤城之下,姚子青怒视日军,浴血而死,时年不到30岁。

此时胡宗南已经率第1军赶到上海,本来领的任务也是救宝山,但赶到时县城已失,只好在刘行、杨行一线布防,阻击继续前进的日军。胡本人深受蒋介石器重,被认为是黄埔军校学生中的“龙头”,其所辖第1军(第1师、第78师)是蒋嫡系中的嫡系,应该说够强了吧,但在刘行、杨行血战三天后,第1军的伤亡就达到了80%,一度打到胡宗南都要拿着枪上阵的地步,最后不得不转到太仓补充兵力。

在离宝山不远的月浦,第14师也遭到日军围攻,将士伤亡惨重,师参谋长郭汝瑰(黄埔军校5期,重庆铜梁人)给师长霍揆彰留下这样的遗言: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各部队消耗巨大,都在补充兵员(兵员来自各省有一定军事训练的保安团)。但长官们的想法不一样,在月浦、罗店一线的陈诚,他宁可把各省保安团补充到他的几个师里,也不要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杂牌师,理由是:如果把保安团补充到久经战斗的精锐师,因为有架子,所以这个师的战斗力仍可维持在一等水平,比给他几个打两天就垮下来的杂牌师强得多。顾祝同也有同感,所以后来他下令,把一些战斗力薄弱的杂牌师的番号取消,当预备兵员直接补充到一线的精锐部队。

陈诚还有个想法:精锐部队与其拉到后面补充兵员,不如一边在一线顶着一边补充,这话是说给胡宗南听的。因为在刘行,杨行胡的第1军伤亡惨重,所以他把部队拉到太仓补充。陈诚有意见,他认为,部队频繁换防的话,极易叫日军钻空子。

陈、胡都是蒋的爱将,实际上也在暗地较劲。说到这儿,带一句:大家都说,国民党军中,有几个派系,一是陈诚的“土木系”,一是胡宗南第1军系,一是汤恩伯第13军系。实际上,胡、汤二人的派系远没陈诚的那么成形,甚至比不上名将辈出的王耀武第74军系。很多人不承认有此一系,实际上第74军出来的人都有一种认同感。

宝山二次陷落后,到9月10日,中国军队全线采取守势,两国军队沿浏河、罗店、庙行、江湾、北站一线对峙。中国没停下来,继续往上海投入军队。全国铁路干线上,一辆辆运送着士兵的军列划破夜幕,驰往上海:从广西、四川、贵州、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