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第3/4页)
罗马轻装步兵的标枪骚扰凯尔特人时尤其有效,他们的装备也足以胜任与凯尔特武士的单兵肉搏。尽管凯尔特步兵一次集中的冲击可以扫除罗马轻装步兵,但后者并不那么容易被结阵的步兵抓到。罗马轻步兵也执行支援骑兵作战的任务,公元前211年在卡普阿城外,为了抵消反叛的坎帕尼亚人在骑兵方面的优势,轻装步兵们骑乘到了骑兵的后座,在遇敌时下马投掷标枪,随后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坎帕尼亚骑兵被罗马骑兵击溃了。
罗马骑兵的运用和轻装步兵很类似,在重步兵战线展开时承担骚扰和掩护的作用,随后回到侧翼或者战线后预备队的位置上。有时罗马公民骑兵会单独组成一翼,意大利同盟骑兵组成另一翼,或者所有意大利的骑兵一翼,外籍骑兵比如努米底亚人形成一翼。骑兵会试图击败敌对的骑兵,然后攻击敌军步兵的侧后。罗马骑兵是冲击骑兵,喜欢用长矛或剑直冲到底,古典时代的骑兵没有马镫和健全的鞍具,因此有时会需要下马肉搏。但罗马骑兵在这方面确实比其他骑兵更趋向于下马战斗,偏向静态化的作战习惯也与之相符。在波利比乌斯的记录中,坎尼会战中双方的骑兵在罗马军队右翼就进行了下马战斗。
马略及屋大维时期的军团
马略改革除了从根本上完成了军团的职业化建设外,从战术角度来说,则主要是对波利比乌斯时期一些逐渐产生的改良,从制度上予以了确认和强化。比如步兵大队这一级单位的正规化,三线步兵装备和战法上的统一,以及辅助部队的正规化、独立化等。
凯撒无疑是这时期最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在征战高卢和内战的一系列战役中,他大胆的用兵风格,将军团步兵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凯撒的步兵运用,非常强调步兵的多线灵活部署,实战中三线阵、两线阵甚至单线部署都屡次出现,具体地运用则视战场情况而定。凯撒的后备战线总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机动来转移正面,执行多种多样的作战任务。
另外,针对敌军的骑兵优势,凯撒能够有效地利用军团步兵在近战中的优势,以及军团中灵活的中下层指挥体系予以应对。在法萨卢斯会战、塔普苏斯会战中,均有一些独立的步兵大队作为骑兵的战术预备队使用,专门用来伏击试图进行侧翼攻击的敌军骑兵。较为靠近对方骑兵的步兵战线,也会偏向于使用多线部署,以后备战线作为反骑兵的预备队。至于步兵中队的运用,则整体上继承了原有的体系,步兵中队的两个百人队将视情况同时投入(并列的横队部署),或者轮换使用(以棋盘格式交错部署,或者成纵队)。

◎ “猪头”楔形阵。基于纵队战术基础上的楔形阵,结合了萨莫奈步兵战术的相关成果。
原有的龟甲阵和纵队战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更广泛的运用。龟甲阵不仅出现在围攻战斗里,也成为一个标准的反投射武器阵形出现在野战中。比如在对抗帕提亚军队时,我们就屡次见到军团重步兵组成龟甲阵的记录。而萨莫奈人利用纵队强化标枪使用的办法,也被军团所继承,指挥官经常会以多个纵队对战线上的一点,发动向心的突击。以密集的标枪投射严重杀伤对手,然后从一点以纵队进行冲击和突破,这种阵形被称为步兵楔形阵(Cuneus),士兵则将它昵称为“猪头阵形”(Caput Porcinum),来形象地描述以集中的兵力和火力“拱”穿战线的作战方式。
军队的职业化、正规化的一个益处,是在修筑营地、工事等方面的进步。马略之后的罗马军队,非常擅长进行各种场合的围攻作战。凯撒不止一次地试图用比敌人少得多的部队,通过多重围攻线的修筑,利用工事和投射器械,将敌军围困在狭窄的地段内切断补给和联系。我们也明确地了解到,各种弩炮等投射武器在职业化的军团内获得了独立的编制,这些原始的“炮兵”成为军团作战非常倚重的一个单元。
轻装步兵和骑兵的独立编组,也为他们的使用带来了不同。大多数时候轻装部队和骑兵会独立地部署到两翼或者后方,当轻步兵需要依托主力战线进行游击战斗时,他们会从各步兵中队和大队的间隙中前进,并且仍旧保有自己的独立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