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王室人质(第3/5页)

如果她们的位置对调——如果凯瑟琳希望玛戈离开,而玛格丽特则痛苦流涕不愿离开——毫无疑问凯瑟琳会成功地将玛格丽特打发走。但玛戈的手段不及她的母亲,她不情不愿地回到了巴黎。

“君子和约”的条款公之于众的时候,天主教徒大吃一惊。巴黎市民尤其感到震惊:他们一直认为,自从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宗教问题就已经得到解决了,结果对天主教有利。因此,巴黎市民公开反对这一条约。巴黎高院拒绝赋予胡格诺派在法国的信仰自由权利;圣母院的神父不让亨利三世进入教堂以作为报复。街巷到处贴着宣传画,责备王室向新教异端投降。吉斯家族一如往常站在了抗议的前沿。一位英格兰使节担忧地写道:“和约的施行召来了许多不满,教会人士和吉斯家族公开反对和约,鼓动市民抵制新教。”

天主教徒不仅在抗议;他们还将抗议付诸实践。天主教领导人注意到胡格诺派的组织程度——事实上,胡格诺派的组织程度比天主教徒更胜一筹。新教徒集中人力物力的能力令天主教徒不安。不甘落后的天主教徒在吉斯家族的组织下,决定建立类似的政治组织,将各城的天主教徒联系起来,共同面对敌人。玛格丽特写道:“各省和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天主教徒的联盟,吉斯阁下被委任为全体天主教徒的领袖。”这就是天主教同盟的前身,该组织由正统的天主教徒构成,如同一个准政府一样,不受法国法律的管辖,和影子政府没什么两样。

事实证明,吉斯家族及其盟友本无必要因王室对胡格诺派妥协而如此不安。威胁解除了,德意志的骑兵也得到了报酬(这笔钱又是通过高额的税款得来的),结果人们很快发现,国王和太后都无意履约践行法令。凯瑟琳特别向大部分天主教贵族(不属于政治派的那部分天主教贵族)说明了这一点。内韦尔公爵在日记中写道:“大家现在才明白,她签署和约是为了迎回安茹公爵,而不是为了振兴胡格诺派。”

不幸的是,太后对玛格丽特的承诺也同样没放在心上。她还是没有得到嫁妆,并且,弗朗索瓦回宫之后,玛戈依旧不能见到纳瓦拉国王——尽管纳瓦拉国王已经多次来信要见玛戈,甚至派杜拉斯(Duras)来接玛戈。玛戈回忆道:“不久之后,杜拉斯阁下来到宫中,他受我的丈夫委派,前来接我走。于是,我向国王施压要求离开。国王找理由不让我走,说眼下不能和我分开,因为我是宫中最美丽的瑰宝;他必须再留我一段时间。之后,他将亲自把我送到普瓦捷让我离开……他编造这些理由,为的是赢取时间准备发动对胡格诺派的战争,以打败我的丈夫。”玛戈如是判断。

和当初他们在一起时不同,此时纳瓦拉国王是真心实意希望妻子回到自己身边。玛戈和弗朗索瓦是同盟,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玛格丽特也许没有为这场婚姻带来嫁妆,但她带来的是合法性和强大的同盟。如果她反对纳瓦拉国王,或者鼓励新任安茹公爵打击胡格诺派,亨利将元气大伤。纳瓦拉的亨利现在才明白,和妻子在一起将会力量大增。

问题是,国王也明白这一点,他想要破坏妹妹、弟弟和纳瓦拉国王之间的三头同盟。安茹公爵回到宫中之后,玛戈写道:“国王和蔼地接待了他,并且在接待时表示,自己对弟弟的归来深感欣慰。比西和弟弟一同回来了,也受到了同样的迎接。”亨利三世明白,必须对弟弟和妹妹态度缓和,因此压下了对比西的不满。玛格丽特继续写道:“国王一心想要除掉胡格诺派。为此,他促使我弟弟与胡格诺派为敌;他认为我是另一种敌人,因此用尽一切手段不许我离开。就这样,他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我们,表示愿意满足我们的一切愿望。”

他们有一个愿望:重启科利尼在尼德兰挑起的战争。荷兰新教徒遭到西班牙君主菲利普二世的严厉镇压,对弗朗索瓦反叛成功和君子和约抱有巨大希望。法国国王的弟弟正是他们热切盼望的救主。所以,荷兰人的一位首领,奥兰治亲王(Prince of Orange),拿骚的威廉(William of Nassau)向弗朗索瓦提议,如果弗朗索瓦率军进入尼德兰抗击菲利普二世,他将奉送1,000,000万弗洛林(florin),并且让出荷兰的统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