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巴黎王后(第5/7页)
不幸的是,密谋者很不谨慎,结果纳瓦拉国王的大臣米奥桑(Miossans)[19]知道了消息。他大吃一惊,准备阻止这场行动。
此人并非狂热的天主教徒,或是吉斯家族的门客,或是凯瑟琳安插的间谍。米奥桑是亨利的手下,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当日被玛格丽特救下的两人之一。他在被迫皈依天主教之前曾是胡格诺派。他在大屠杀前夜和纳瓦拉国王一起商议如何处理科利尼遇刺一事。他对亨利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米奥桑也在反对亨利和弗朗索瓦的冲动计划,那只能说明这两位年轻人不擅阴谋,计划有严重失误。[20]
更能证明米奥桑用心良苦,而非处于一己私利的证据是,他没有把信息透露给凯瑟琳或者国王,而一旦透露信息,他必然会受到重赏,但肯定会对亨利不利。他转向了自己的救命恩人玛格丽特。玛戈回忆道:“一位名叫米奥桑的天主教绅士得知了阴谋,认为国王必受其害,因此他找到我,对我说,这种阴谋必然败露,届时将会对他们自己和国家不利。”纳瓦拉王后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她不愿看到亨利因叛逆被捕受审。她无法直接联系丈夫,亨利不信任她。他从不认为他们两人利益一致。玛戈灵活地处理了此事。她写道:“我直接去找国王和太后,说有重要事情相告;但是他们必须保证,听后不会有任何人受伤害。”凯瑟琳和查理表示同意,于是她告诉兄长和太后,她的弟弟和丈夫准备逃离宫廷,和胡格诺派会师。玛戈最后说:“我恳请国王和太后赦免他们,不要让他们离开宫廷,同时也别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败露。国王和太后答应了玛戈,仔细商量如何把他们留住,免得他们知道计划败露。”
也许是这样;但似乎还是有人告诉了弗朗索瓦(如果亨利不知情的话)纳瓦拉王后已经介入此事。因为,不久之后,阿朗松公爵就开始讨好他的姐姐——并且求得她对自己的支持。玛格丽特回忆道:“(他们逃跑未果)之后,我们来到了圣日耳曼宫,由于国王身体不适,我们在当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弟弟阿朗松公爵用尽一切办法来讨好我,最终我答应将他视为朋友,正如对兄长波兰国王做的那样。由于他是在宫外长大的,我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一直保持这距离。现在在他的努力下,我们的关系进了一步,我决定和他建立稳固的友谊,将他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但绝不会为此损害兄长查理的利益,因为我爱他胜过其他人,他也很关心我。弗朗索瓦对此向我保证一定遵守。”
尽管查理曾经陷害过玛格丽特,强迫她和亨利结婚,但玛格丽特对查理似乎有着诚挚的爱戴。毫无疑问,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一步,因为他们明白,两人都受到了凯瑟琳和亨利的愚弄。大屠杀带来的负罪感和肺结核一样无情地侵蚀着查理的健康。他谴责母后借刀杀人:他曾对凯瑟琳吐痰:“夫人,你才是这一切的主谋!”查理回避凯瑟琳,从玛格丽特这里找到了温暖,因为她理解他的痛苦,分担了他的痛苦,同样渴望爱抚。很多事情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性无关;他们之间不是爱情,而是缺失母爱的一种体现。他们都受人利用,又被人抛弃,所以互相之间结成关系以保护自己。
弗朗索瓦同样也是家族的弃儿,他受到查理和亨利的鄙视,又受到凯瑟琳的怠慢。也许正是这点引起了玛格丽特的同情,促使她站在弟弟这一边。又或许,是因为玛戈明白查理奄奄一息,他死后,亨利将会卷土重来。与其独力面对一个曾经殚精竭虑谋害自己的敌人(虽然他最近在争取原谅),还不如试试这个陌生的恶魔。更何况,她的情人拉·摩尔还是弗朗索瓦的手下亲信。
但是,向查理和弗朗索瓦敞开心扉是一项挑战,玛戈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她和阿朗松交好不久,他和亨利再次密谋逃离宫廷。政治派第一次尝试救出两位王公的计划莫名失败,他们这次和胡格诺派联手,试图再次解救两位王公,但这次更加冒险。他们计划派军将他们救出,而非让他们自己设法逃走。
这种冒险是对王室的严重威胁——假如计划一切顺利的话。查理和凯瑟琳非常走运,对手并不具备必要资质。比如,如果想推翻现有政权,参与反叛的所有人都应当注意各路军队集结进攻的日期这种细节问题。显然,集齐人马突然袭击,效果要好于分批抵达被人发现。无论如何,有一位骑兵军官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早到了十天,所带人马虽然不足以对王宫发起攻击,却足以引起太后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