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巴黎王后(第2/7页)
无论是什么时代,在巴黎拥有年轻、美貌和王室身份,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玛格丽特很快就和巴黎城中最美丽的佳丽们混在一起。她和内韦尔公爵夫人亨丽埃特·德·克利夫斯(Henriette de Clèves)以及雷斯公爵夫人克劳德·凯瑟琳·德·克勒蒙特·当皮耶尔(Claude Catherine de Clermont-Dampierre)关系密切,她们是上流社会公认的领袖。[15]这两位女性年届三十,受过高等教育,阅历丰富,极为富有。雷斯公爵夫人熟练掌握拉丁语和希腊语(由于她首任丈夫不善交际,她不得不隐居乡村多年,只有书城陪伴),对文学特别感兴趣。她赞助过许多诗人,并且在当皮耶尔公馆(Hôtel de Dampierre)主持了多次聚会,这处地产富丽堂皇,有几百年历史,是她首任婚姻的遗存之一。在公爵夫人的绿色沙龙(Green Salon,这既是借用14世纪意大利诗人弗朗切斯科·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h]的一句诗,也说明了克劳德·凯瑟琳的装修品味)中优雅的廷臣和艺术家、作家、戏剧家齐聚一堂。雷斯公爵夫人的聚会中有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皮埃尔·德·龙萨和菲利普·德波特(Philippe Desportes),又有滔滔不绝的布朗托姆,更有许多与公爵夫人相识的优雅绅士和迷人女士。玛格丽特是公爵夫人的大红人,名列巴黎的九位缪斯或曰仙女之列。菲利普·德波特被玛戈迷得神魂颠倒,他的代表作《希波勒塔之爱》(Les Amours d'Hippolyte)就是以玛戈作为灵感写成的,在诗中,他将纳瓦拉王后比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珠宝,永不凋零的鲜花”。
在公爵夫人的绿色沙龙里,玛戈遇见了拉·摩尔(La Môle)阁下,也就是约瑟夫·德·波尼法斯(Joseph de Boniface)。毫无疑问,她以前就认识他,他是弟弟弗朗索瓦的一个亲戚。拉·摩尔当时四十多岁,光鲜亮丽,举止优雅。他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又是一位花花公子——查理九世常常笑言,拉·摩尔前天晚上还在逍遥快活,第二天又去参加弥撒。拉·摩尔调情手段高超,一开始还被选为弗朗索瓦的媒人派往英格兰,想用他的甜言蜜语说服伊丽莎白一世。
如果玛格丽特还是单身一人,拉·摩尔绝不敢接近她——玷污王室女性惩罚极重,因为公主往往是政治交易的筹码——但现在,玛格丽特已经结婚,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据估计,婚外恋在宫中非常普遍。从查理九世往下,每个人都有情妇。让娜·达尔布雷在死前告诉儿子亨利:“国王无时无刻不在做爱,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他在晚上九点前往书房,装作写书的样子。而情妇的房间就在书房旁边。”玛格丽特的密友内韦尔公爵夫人亨丽埃特和弗朗索瓦手下贵族阿尼巴尔·德·可可纳斯(Annibal de Coconnas)保持关系。就连玛戈的兄长亨利也不能免俗,和孔代亲王的妻子偷情。[16]
拉·摩尔具备纳瓦拉的亨利所没有的一切优点。他对玛格丽特这样的女人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注意调整说话时的表情和声调。吉斯公爵曾是她的初恋。拉·摩尔久经情场。玛戈比他年轻20岁,她的丈夫要很久才能回来,他对玛戈并无眷恋,而且玛戈周围尽是“小可爱”的佳丽,无时无刻不在劝说玛戈大胆体验爱情的快乐。玛戈无处可逃。[17]
玛戈在巴黎自得其乐的时候,亨利正在拉罗歇尔城外和王室军队一起受罪。
虽然王室军队力量强大——查理拨给弟弟30,000士兵前去围城,而且配备20多门重炮——胡格诺派的要塞还是难攻不破。王室军队军官之间很快产生分歧。亨利作为中将,在名义上是总指挥,但不断受到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挑战(他对弗朗索瓦深恶痛绝),此外还要受到自大的吉斯公爵的挑战(他也不太喜欢吉斯公爵)。纳瓦拉国王和表亲孔代亲王并无实权,但也不受中将待见,因为亨利必须时刻警惕,防止这两人投向胡格诺派。
冬季寒风凛冽,军帐难以保暖,加上饥饿疾病侵袭,周围敌人环伺,在这种环境下一决胜负实在困难,更何况己方已呈败象。胡格诺派士兵躲在坚固的城墙之后,武器精良,骁勇善战;王室军队大炮一响,他们就予以回击,效果显著。围困旷日持久,从冬到春都没有结束的迹象。士兵死亡数千,又有数千人逃亡。军中上下满腹牢骚,贵族们也觉得毫无意义,自暴自弃。一些天主教徒、骑士和贵族们感到不满,越来越觉得国王——不仅包括国王,也包括太后和中将——不堪大任,想要找到一位能够凝聚人心,改变局势的人物。这个人必须具备王室血统,或和王室沾亲带故:因为16世纪的政变必须有上等贵族的参与。符合条件的人很少,在层层筛选之下,他们找到了中将富有野心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以及同样不满的王室成员,纳瓦拉国王亨利。政治派(Politique)密谋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