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婚姻的陷阱(第2/6页)

凯瑟琳发现将军竟在私自与英格兰政府交涉(并且在推进与自己相反的策略!),这令她十分不满。纳瓦拉的亨利虽然不算典型的美男子,但是还算看得过去,并且毫无疑问的是,他要比发育不良的、脸上有痘疤的弗朗索瓦更有吸引力。更过分的是,将军夸耀自己的独特优势:他和英格兰女王及其臣民一样拥护新教,并且战功显赫。科利尼在最近横扫法国南部的攻势中,随身带着亨利和他的表弟孔代亲王(他是已故孔代亲王的儿子),而两位年轻人在他的指导下,军事技艺有了长足进步。亨利将在其母亲死后继承王位——的确,他只是小小的纳瓦拉国王,是法国的诸侯之一,但是伊丽莎白可能青睐这一点,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伊丽莎白嫁给亨利,亨利可以保持在法国的封建等级,同时也可以居住在英格兰。[7]

在继承英国王位一事上,安托瓦内的儿子可能比凯瑟琳的子嗣更有优先权,这对凯瑟琳不啻噩耗。更糟的是,她无法用强制命令阻止科利尼和英国人单独交涉。胡格诺派在拉罗歇尔的势力坚不可摧,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影子政府。这座港口城市是法国防守最坚固的城市之一。该城三面环水——南面是港口与大海,保证了通往英格兰和尼德兰的外交通道,且在受围困之时将成为重要的供应通道,而东面和西面则是沼泽。拉罗歇尔北面是唯一可借陆路到达的方位,那里有一系列坚固城墙和塔楼防守,胡格诺派曾考虑为其装备最先进的火炮。科利尼及其支持者防守严密,即使是官军也难以撼动——更不用说凯瑟琳也没有资金维持一支军队。太后要阻止将军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拉拢他。

因此,凯瑟琳又一次强压怒火,开始安抚科利尼及其教唆者——胡格诺运动的另一位领导者,让娜·达尔布雷。早在1571年一月,她就向让娜致以热情的家人的问候,“国王,我的儿子,(想要)拥抱纳瓦拉亲王(亨利),国王和我都极想在这里见到亨利和你”。但让娜曾见识过太后的好客——这种好客实际上变成了软禁——因此拒绝了太后的邀请。凯瑟琳的下一步棋是邀请科利尼前往布洛瓦的宫廷讨论双方利益所在。为了表示彻底的让步,太后重提玛格丽特和纳瓦拉的亨利的婚事,以夸示胡格诺派和王室联盟所能得到的奖赏,并轻而易举地将潜在的威胁——亨利从伊丽莎白的追求者中排除出去。她也提醒科利尼,如果他同意和王室和解,王室将发还此前因他反对国王而罚没的地产,并且还将给予其他补偿。

提督非常乐意促成纳瓦拉的亨利和玛格丽特之间的婚事,这样才能使凯瑟琳的儿子和英格兰女王之间的婚事成为可能。他的真正目的是使宗教战争远离法国,让战火在英格兰支持下的尼德兰土地上燃烧,而婚约能使这一目的成为可能,因为伊丽莎白如果嫁给一位王室成员,法国人也将同样报以善意。他明白,自己如果前往宫中,有可能被逮捕,甚至被暗杀,但他确信自己的计划能成功,决定冒一冒险。他对劝阻他的支持者说:“奋勇一拼而死,好过担心受怕过百年。”

他还有另一个前往王宫的理由:虽然凯瑟琳势力很大,科利尼知道自己有太后不具备的优势。这并非他的军事胜利,或骑兵的数量,或胡格诺派万众一心——这些因素是可变量,受外界力量影响。提督知道凯瑟琳有一个弱点,尽管她主政多年,自己却从未发现。她的儿子,查理九世已经成年。

最终,当国王的将是查理,而不是太后。

提督科利尼接受邀请,于1571年9月12日行至布洛瓦,查理九世当时21岁,已经成婚,并且有一位新教徒情妇,日后国王将会和她产下一名私生子。虽然国王身体不好,但却热衷打猎和运动,并且很想在战场上一显身手。查理算不上是学者,但智商正常;他显然有能力执政。问题在于,太后不让他执政。他无权解雇自己的侍从。西班牙大使写道:[8]“他的首席侍从雷兹伯爵(Count de Retz)(太后很早就把他安排给国王)是意大利人,据我说知,国王曾说过:‘如果我有机会从那条狗手中逃出来,我再也不会让意大利人进入我的房间。’”查理也嫉妒其兄长亨利,而凯瑟琳显然更青睐亨利,因而备受煎熬。他轻蔑地说:“母亲太爱他(亨利)了,本该属于我的荣耀,却归他所有。我希望到我掌权的时候能收回兵权,哪怕让我执掌半年兵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