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下自古无能才 第三节(第5/7页)

段子介负气出城,一怒之下,竟打算直往保州三陵,在那里杀了萧继忠祭祖,慌得他的参军们苦苦相谏,这才做罢。原来这保州三陵,乃是赵家祖陵。宋廷在那里也部署了一个步营护卫——此营直隶殿前司,并无军号,其职责就是守卫三陵,便是遇上战事,也只有保州救三陵的责任,没有三陵守军救保州之义务。原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天下间这等荒谬之事却是甚多。萧阿鲁带率军过境时,竟然遣使前往三陵拜祭,而三陵守军也只是婉谢使者,其余任凭萧阿鲁带围攻保州也好,大模大样途径三陵也好,竟全当没看见。

张绪只想自扫门前雪,三陵守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最荒谬的是,最后说将起来,三陵守军还会占着理。因此,段子介休说在三陵杀不了萧继忠,便真让他做了,惹得萧阿鲁带报复三陵,最后此事往朝廷一报,凭他段子介多大的后台,也逃不脱个死罪。

但如此一来,段子介与张绪便是彻底闹翻了。

他最后也没去成安肃军,离开保州才半日,段子介便在路上又遇上胡沱的使者,原来辽军只有千余人,围了一日,因安肃县实有两城,夹河而筑,两城互相联系支援,辽军围南城见占不着便宜,在城外放了半日的火,便撤围往南去了。军使胡沱见辽军远去,引军蹑其后击之,两军战于徐水之畔,宋军虽伤亡过百,然亦斩首十二级而还。

段子介见梁门无忧,遂引军而西,他不能再过保州,便想取道满城而回北平寨。谁曾想,从保州至满城虽不过四十里,段子介却走了整整四天!

便在保州西北二十余里处,段子介竟然遇上了自遂城南下的一只辽军。这只辽军显然是在遂城大战之后,没占到什么便宜南下劫掠的,虽然有千骑左右的正兵,然挟裹着上千名宋朝百姓与财物,显是极为轻视保州宋军,招摇过市,全无防范。双方前锋各百余人率先相遇,猝不及防之下,一阵混战,而后双方主力皆以为是遇上了小股敌军,竟不约而同的一股脑的涌了上来。一番乱战之后,双方都大吃一惊,辽军本来极轻视张绪,万万料不到有数千宋军出现在保州与自己野战,而且以骑军为主,更不知宋军来了多少人马。段子介猛然见着至少上千的敌骑,一时也摸不清虚实,不知道附近还有没有更多的辽军。他毕竟领兵经验不足,若非辽军见他这么不知死活的乱战,误以为后面还有大队的宋军主力,先行怯了,慢慢的且战且退,脱离战场,段子介还不知道要把这场乱战打上多久。

但就是这样的一次短短的遭遇战,段子介又损失了近四百余人,算上燕子林之战的伤亡,他的三千人马,数日之内,竟已经折损了四分之一。辽军一转眼便撤了个没影没踪,段子介也不敢追赶,草草清点了战场,便护卫着辽军留下来的数百名百姓,向满城转移。

然而,段子介又犯了个大忌,就在他清点战场、携带百姓转移的这点时间里,辽军已经回过神来,他才走了十里路,这只辽军已如附骨之蛆一般,如影如随的跟了上来。段子介战也不是,走又不敢,只得找了处小高地扎寨固守。那只辽军试探着攻击了几次,见段子介防守严整,便也大模大样的在几里之外扎营,与段子介僵持。

段子介此时真是哑巴吃黄莲,此处距保州城不过三十里,张绪肯定早已知道消息,但他绝然不会出城相救。而他更不知辽军何时会有援军到来。

于是,就在离满城不过十里远的地方,段子介与辽军僵持了三日。双方互相忌惮,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直到第四日清晨,段子介一觉醒来,照旧派出一小队人马去试探着攻击辽军,才发觉那只辽军已经在晚上悄悄的拔营走了。想来是辽军分散出击,各部之间联络不易,那只辽军等了三天,等不到附近有辽军出现,也不敢继续这么僵持下去,因此先行走了。段子介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护送着百姓进了满城。他的部下皆是初历战阵,虽未遭败绩,但不到十日之内,两次交战,全都累得筋疲力尽,兼之伤兵众多,段子介本想在满城休整两日,再回北平寨。谁想满城守将早已知道他与张绪闹翻,无论如何也不敢得罪上司,好说歹说,就是不肯让段子介部在城内休整。段子介百般无奈,不得不在陵山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