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第九节(第6/7页)
这一日早晨,狄咏观操回到营帐,因觉天气转热,便卸了盔甲,换上一身白袍,坐在营中读起书来。才翻了几页史书,便见有传令官闯进帐中,欠身禀道:“狄将军,奉高帅之令,召将军至西大营中军大帐议事。巳正不到,军法从事。”
狄咏忙起身应道:“是。”
待那传令官退去之后,狄咏连忙又换回盔甲,带上几个亲兵,牵马出营。出了东大营之后,方敢上马,往西大营驰去。
到了东大营,狄咏将马交给亲兵,便往中军大帐走去。
此时平夏城已建成四成左右,难得这日梁乙埋不曾来攻营,虽然日头高照,空气燥热,兵民们也不敢片刻停歇,只是加紧筑城。而了望的士兵,更是不敢稍有松懈,在敌楼上不断巡视,警惕的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狄咏从营门直往中军大帐,只见甬道两旁,剑戟森严,不断有阶级较高的武官,脚步匆匆的赶来,有些人还一边赶路一边端正头盔,气氛颇不同以前。狄咏不由得心中一凛,猛然间似乎从这紧张的空气中嗅出了些什么,双手不自觉握成拳,手心中竟兴奋的浸出汗来,脚步也加快了。
进了中军大帐,狄咏抬头便看见种谊在左侧最上首的位置坐了。二人用目光微微致意,狄咏正要寻自己的位置,忽听一人沉声说道:“狄将军,请坐这里来。”说话的却是端坐在正中虎皮帅椅上的高遵裕,他凝视狄咏,一手指着右手边的一张椅子。
狄咏唬了一跳,忙欠身说道:“高帅,末将不敢僭越。”
“但坐无妨。”高遵裕的口气不容置疑,却也未曾多加解释。
狄咏不敢推辞,忙又欠身谢了,迎着帐中许多火辣辣的目光,上前坐了。
高遵裕见他坐下,便不再说话,只是绷紧了脸,望着中军大帐中的一座座钟。时针一点点的向巳正时分偏移,帐中的将领越来越多。终于,在离巳正还有十分钟的时候,满帐将领,皆已到齐。
中军官即刻入帐拜道:“禀高帅,众将已集。请高帅升帐!”
“升帐!”高遵裕虎视帐中,高声喝道。
“升帐!”中军官紧跟着高声唱道,一面退至帐下侍候。
众将一齐起身,向高遵裕欠身说道:“参见高帅!”
高遵裕微一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沉声说道:“众将归列。”
“谢高帅。”众人这才退至各自的位置,或坐或站,静候高遵裕开口。所有的人都知道,高遵裕这个时候突然大集将领,其意义不言自明——大战在即。
“梁乙埋那老狗耀武扬威已经有些日子了,这些天来,本帅一直勒令诸军,坚壁不出,又按天减少炸炮的用量,更经常派小部队佯败于西贼,诸位心中,想必颇有不满!”高遵裕环视帐中,忽厉声说道:“然本帅之所以示敌以弱,骄敌之气,全是为今日之事!”
“便请高帅下令,末将愿率本部兵马,踏平西贼!”包顺大步出列,高声说道。
高遵裕赞赏的点点头,高声道:“包将军有此豪气,堪为诸将表率!本帅今日召集众将,便为破贼之议。五日之后,便是破贼之期!”
帐中众将,自种谊以降,听到这话,顿时都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梁乙埋率十万之众来攻,一直以来,都是西夏攻宋军守,一夜之间,便听高遵裕说“五日后破贼”,岂非如同痴人说梦一般?一时之间,大帐之中,竟是鸦雀无声。
高遵裕却是视若无睹,继续说道:“这几日来,西贼屡次强攻我西大营,却不曾匹马渡河。我欲与西贼于五日后决战于营前,目下还缺一位智勇双全之人,前往西贼军中,向梁乙埋下战书,约定五日后午时,为决战之期。若梁乙埋敢来攻我,本帅便敢放他渡河!”
众人听到高遵裕这番话,若不是恪于军律,早就要议论起来。但大部分人心里面都是大不以为然。河流本是天然之屏障,西夏军一向不擅水战,又害怕宋军半渡而击,西大营能安然无恙,大半有赖于此。此时将地利拱手让出,搞什么约期决战,未免过于迂腐。兵凶战危,世事难料,万一失手,难道不被人一把火烧了平夏城,到时候岂不悔之晚矣?
有人揣度高遵裕的心思,自作聪明的问道:“高帅莫非是想诱梁乙埋渡河,半渡而击之?只恐梁乙埋不肯轻易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