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三十(第13/14页)
第十三条,营官建署地方。
查原奏外海六营不分汛地,以吴淞口、十滧为各艇船停聚之所,又,离岸稍远水师不能兼顾等语。现在,外海六营十二船分为三起,派驻地段,轮流巡哨。所有该六营营官衙署,应于吴淞口、塘鲈港两处建立。查各该营现在均有旧署,应准暂行借住。俟新署造成,再行迁移。内洋里河十营,均应于该管汛内近水之处建立衙署,庶一切呼应较灵。内狼右、苏右两营,尚可仍循其旧。海门营应以刘河营旧署为新署,该营旧署已废,应行另建。通州营新汛离城较远,应于新港建署。福左营已无旧署,应行另建。提标石营,上海城内本有参将衙署,毋庸另建。淞北营应于常熟城外建署。淞南营应于周庄镇西隅建署。太湖左营应在东山重建新署。太湖右营应在宜兴之乌溪关建署,以重汛守。其各船哨官,自都司以至外委不立衙署,不准登岸居住。违者官即革职,兵即革粮。再,各营官建署后,应各给差兵十名,以资照料,均于提标各营未经募足之空额内拨给。
第十四条,各营座船数目。
查原奏第十四条科算出入经费声明,此外尚有座船书识子药等费。又长江水师第二十条内陆营之例马,改为水师之座船,是各官均应给予座船,俾资办公。惟江苏水师提镇兼辖陆营,与长江新设者不同,例马一项,仍应照旧开支,自不得兼支座船。其自营官以下,则应仿照长江章程办理,副、参、游各给座船二号。各营哨官自都司以至外委,各给座船一号。副、参、游每座船,各月支银十四两,都守以下每座船,各月支银十二两。惟太湖右营系以都司为营官,应准给座船二号,以示区别。
第十五条,官兵数目。
查外海六营共艇船十二号,内设参将二员,游击四员,为营官。都司一员,守备八员,千总六员,把总三员,外委六员,为哨官。又轮船四号,原奏系设都司四员,守备一员,千总三员,为正副哨官。每艇船配兵四十名,共四百八十名。每轮船原奏配兵六十名,共二百四十名。内洋五营共八团,舢板六十号,内设副将一员,游击四员,为营官。都司五员,守备四员,千总十员,把总十八员,外委二十三员,为哨官。每八团舢板一号,配兵二十名,共一千二百名。里河五营共八团舢板四号,长江舢板八十八号,内设副将二员,参将一员,游击一员,都司一员,为营官。守备三员,千总十五员,把总三十二员,外委三十七员,为哨官。每八团舢板一号配兵二十名,共八十名。每长江舢板一号配兵十四名,共一千二百三十二名。通共设副将三员,参将三员,游击九员,都司十一员,守备十六员,千总三十四员,把总五十三员,外委六十六员,共配兵三千二百三十二名。惟轮船一项,现派道员统领操演,未归提镇管辖,与原奏官兵数目不符,将来筹定养船经费,尚须专案另奏。
第十六条,核定书吏名数。
查江苏水师现改新章,各官应用书识,应援照长江水师章程核给。江南提督衙门本有额设稿书、书识,与长江水师新设者不同,无庸增添。总兵各用稿书二名,书识六名。副、参游各用稿书二名,书识四名。都司各用稿书一名,书识二名。惟太湖右营都司系属营官,应用稿书二名,书识三名。守备各用书识二名。惟淞南、淞北、太湖、左狼山、右福山左五营,并无都司,专设守备一员,事务较繁,应各加稿书一名。其各船千、把、外委同系哨官,亦有应办之事,各准用书识一名。以上共用稿书五十三名,书识二百八十六名。
第十七条,雨篷旗帜等费。
查内洋里河各船并无竹篷木舿,惟以布棚遮蔽。其旗帜一项,尤应整齐。现当立营之始,各营旗帜、号衣均须随船新制,普发一次。以后岁修之需,查长江章程长龙战船每年发银六十两,今八团舢板与长龙相等,拟定每年亦发银六十两。长江舢板照章每年发银四十两,交各营哨官采办、修饰。至艇船一项,船身既大,且终年出入外洋,风击虫蛆,最易损坏。每年油舱燂洗四次,所费甚巨。其旗帜、号衣、篷帐等项,亦所必需。拟定每船,每年各给银二百四十两,随时修理,以壮军容而昭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