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二十九(第5/13页)
五河之米,业经批令再买三千石解皖,并札贺委员霱若在于五河盐厘项下拨用,合前为六千石。此外又有赣州之谷、饶州之米、无为之谷米及存仓之谷米四者,合计共得米一万八千有奇。加以五河六千之项,各处续解之项,计皖仓近三万石,可略度荒月矣。
湖北谷价每石一两五钱,并无多谷可买,已饬停办。闻川省现时米价每石七八两,以皖斛计算,米一石在二两七钱以内,谷一石在一两四钱以内,尚不甚贵。弟又在湖南买谷二万石,在江西买谷二万石,纵不能全到,稍到数千,亦可分济安庆、金陵两处。
此间遣撤八营,业于十五日全数起行。前拟令一营过皖时再提一万数千补之,此时可不补矣。
刘方伯、二朱军门及易镇、王镇、陈镇各军之饷均绌,顷特由此解银三万至尊处,以资接济。义字等四营五十五日之饷,前有一牍,令于漕折正项款下支银二万发给。顷接乔中丞咨,该四营业撤三营,仅发欠饷二成,此项即可不必再解寿州。或弟与中丞各用一万,应再商酌。
棚规名目与州县之耗羡,提镇之随丁,名粮相似,碍难革除。其府县考费,上年原详在于漕折一钱七分捐款内,每府发银二百,州县四百,作为岁试之费,科试一次减四分之一等语。此次阁下与恕皆、心泉两兄拟于考费四百金内拨出百金,再于别款酌提数千,凑成一万四五千,作为送学辕之数。州县少此百金,恐不足敷办考。似须酌提解司之款,别立名目,使可以公牍支领批解,庶学使足以自赡,不至向州县索取旧额。即希早日定议。并五行杂费等款,悉照前次函牍所指,一一妥议,禀商中丞,并函复敝处为荷。
豫捻之趋北路者,前此窜至徐州之丰、砀边界,已调张廉访树声所部赴徐防剿。比闻该捻北窜汶上、东平一带,徐防稍松,未知能免回窜否。
致孙小山护抚 同治四年四月十六日
前因霆军沙井之哗,闻之心悸。函致台端,询娄镇一军近日纪律何如,并请尊处另派委员支应该军,令其米粮盐菜足敷度日。此函计达崇鉴,派员妥办。旋闻宋国永等所统霆军行至湖北金口,索饷滋事,弃舟登岸。宋镇等及各营官弹压不服,均已回武昌省城。各哨勇大队齐趋纸坊、山陂、咸宁一带。据官帅咨称,尚未滋事;据郑观察函言,掳掠而不烧杀。不知究竟何如。闻该溃勇等声言欲走江西,约娄军勇丁同叛。其言虽不足信,亦不可不防。
顷接娄镇禀称,自人闽境,将满一月,银米俱罄,食粥餐薯,卖马充饥,忍饥待饷,情形极为迫切。若不速筹接济,恐其与湖北八千人同叛。应请阁下速发一月满饷七万三千余金并食米六千余石,即日起解,俾免哗溃生事,感切祷切!
霆军昔在鄂省四年,欠饷无多。自十年六月调至敝处,至去夏已满四年,积欠本已不少。而该营官、哨官每于发饷之时,借划还米价为名,又复多方克扣,早虑其有溃散之祸。而新疆万里之外,人人闻之胆寒,不独霆营惮于远征。故弟三月十五密片非劾鲍帅也,力阻该军不宜出关也。兹将原片抄呈台览。现飞咨鲍军门由夔东下,速赴江鄂,弭此巨患。尤望阁下先行安慰娄镇一军,不令与鄂溃之八千人相合,乃可徐为收拾。
弟去冬奏明,应分半厘留于江西供支鲍、周二军,不知近月半厘可得若干,以济娄、周二军,可满七八成之数否?并祈示及。
正封函间,接二十六日手书。娄军十五日已过白埠,十六日全抵会昌,十八日开往赣郡,沿途骚扰,声言至省索饷。此等汹汹之势,闻之实深忧愤。既经尊处于解往六万之外,咨明娄镇允许续添饷银。饥鹰得饱,或不致复有它变。未知刻下情形何似。
敝处所调水陆诸军,均落后着。万泰既已出省,省城防守事宜,不知武职大员系派何人主持。若非仓卒剽掠省城,则上杭一军终可设法安抚,金口叛卒,亦断不能成大气候。苟刘、朱三军,彭、鲍两帅次第赶到,大局总可无碍。
承示江西诸绅公请鄙人驰往南昌,共图补救,霆营系弟统带多年之军,本属义不容辞。无如僧邸之变,朝廷及北三省震惊异常,弟不能不迅赴山东,稍扶危局。乞将鄙意婉告诸贤绅,共为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