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四(第3/12页)

接奉手教,知昌营在霍山败溃。英山危急,调鲍军回顾北岸。读之忧骇。

南岸近状,伪忠王李秀成入江西腹地,闻攻建昌府城,文报不通。有步贼四万,骑贼千余。现仅刘养素抽抚州防兵就近援建,恐不可恃。据生擒贼供:建昌破,则进围南昌省城;不破,则径回广西云云。左季翁以此贼飘忽异常,若抚、建不破,恐其由樟树等处渡赣水之西,由瑞、临以达九江,则全鄂震动,安庆之围自解。侍意伪忠王断无回广西之理,左公所料最当,亦最险也。请与公约:再迟五日得一的音,如建昌破,而伪忠王趋南昌,则侍当另派人救省城,鲍公势难北渡;如建昌不破,而伪忠王西趋樟树、临、瑞,则鲍公当渡湖而赴九江,迎击于瑞州、奉新、武宁、义宁等处。所以保江西,即所以保两湖。

除忠逆已窜腹地处,又有伪侍王一股新自休宁窜至婺源,意在复犯江西。左军驻景德镇,日内当有大战,实亦应接不暇。侍因各路纷纷,亦难遽移营至江滨也。

复刘印渠中丞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八日

来示称谓过谦,万不敢当。以后望弗再施,至感!至嘱!芗泉究可来皖否?国藩与左季翁在此,兵力亦不甚单,奈贼多地广,不敷调派。近日江西建昌府城被围,昼夜环攻,危如累卵。该郡二十余万百姓皆入城助守。若有疏失,则劫数极大。江西固全局震动,湖南亦处处宜防。敝处竟无一兵可以往援,愧恨之至!芗泉若可移师江、皖,请阁下斟酌情形,奏明办理,敝处不再具奏,恐粤西暂不能少此军也。希庵新拜安徽巡抚之命,皖事当有转机。然糜烂太久,股数太多,下手实不易易。

复胡宫保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九日

惠书敬悉。英山既失,则二蕲难保,楚疆大震。幸希军以节制之师当贼驰骤虚骄之气,一二胜仗后,或可转危为安。侍本拟日内移驻江滨,因左军在婺源与大股悍贼相持,应须局势稍定,侍乃能移出山外。鲍公一军将来总宜渡湖赴浔,恐建昌贼锋由樟树而指瑞、临也。

致毓中丞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九日

建昌黄印山太守请援一禀,目不忍睹,口不忍读。弟久欲派大支劲旅往援。先函商左公亲率全军以行,厥后又派朱、唐两将带护卫兵五千人以行,已函告建昌官绅矣。不料徽、休大股尽窜婺源,欲由景镇续犯江西。左京堂全军分起赴婺,大战于甲路地方,幸获全胜。左公又以汪村一路空虚,嘱弟处派人防剿。弟因派朱、唐二将会同张凯章观察进攻上溪口,所以堵汪村之来路,即所以分婺源之贼势也。因此一大波澜,不特左军不能遽为抚、建之行。念建昌数十万生灵围困孤城,危如累卵,寸心若焚。必须婺事稍定,弟移驻东流、建德,然后腾出鲍公一军作为游兵,或援抚、建,或调它处,届时再行飞商。

阁下办理省城防务,务恳督饬文武,先事布置。方伯虽已赴浔,德甫兄老于戎行,辅堂兄素惬众望。每炮台须派妥人主之,每炮一位,须派熟手点放。只要省城安如磐石,他府纵有疏失,尚可设法往救也。

致鲍春霆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九日

顷戈什哈自京中回,言京城及沿途道阁下威名甚好,至为欣慰。惟望阁下当守“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戒,不稍涉骄矜之气,则名位日隆矣。

胡宫保闻抚、建有警,函止阁下不必往援北岸,甚好!甚好!请阁下即防守江边东流、建德一路。婺源来大股贼十余万,左军全行进剿。现调陈余庵带四千人速来景镇,余二千人在东建,请阁下代为照料。

复胡宫保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一日

楚疆之警,与七年之上巴河,八年之麻城相似,希庵应能了之。公玉体未痊,不必过忧也。此间军事,左军至婺境,猝与杨逆股匪相遇,获胜一次。侍派凯章及朱、唐攻上溪口,获一大捷,破贼梁三十余座。一则乘虚思取休宁,二则袭清华街股匪之尾,使杨逆狼顾其后也!日内尚不能移营。

复张凯章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三日

接来示,知休宁已克,皆由上溪口猛打之效,欣慰无既。徽州府城之贼或亦可遁。无论其遁与不遁,休宁易守,徽城难守,终可为我所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