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一(第6/13页)

——南岸分兵三路:第一路在山外滨江,由池州以规芜湖;第二路在山内,由祁门至徽州、宁国;第三路专守广信、贵溪、弋阳,恐贼上窜江西。第一、第二路之兵,应由国藩带去。第三路之兵,拟请次青招三千人,现有平江勇五千,合为八千,概归次青、幼丹及饶廷选三人管辖。幼丹处即日当专折奏请出山。

——侍所带之兵,拟带霆字全军、张凯章一军、礼字二营,共万一千人,分为山内、山外二路,本太单薄。目下一二月内,霆、凯二营不能遽到。必先带万人南渡,或带希公一军,或请希代围安庆,而侍带沅弟一军皆可。待一二月后,霆、凯皆到,或希或沅,侍必仍令其渡回北岸。盖侍以北岸为根本。若有胞弟倚公在北岸,则侍之本固矣。

——舍弟沅甫一军,拟令再添二千人,足成万数。于其中抽出朱、唐二人,仍归侍身边护卫。侍之第一、第二路得春霆、凯章、云崖三人在南岸,差足自立。礼、希、沅皆在北岸,万无一失。若希庵能再以成大吉畀我,则南岸亦渐壮盛。

——侍之饷项,拟派李筱泉与李辅堂专办江西牙厘。奏明江西全省钱漕归中丞收,牙厘归侍收。其抽厘章程及厘局用人之法,与具奏立言之法,均求指示。

——多公不肯分兵,都公如何赴扬州去调拨步队,亦极不易易。查淮扬下河七州县,若就场征课,益以钱漕厘金,每年可得六七百万。若得能办吏事、善理财用者,代都公此席,江北之事非不可为也。阁下心中如有其人,当会奏请都公免此一行。如无其人,却不敢奏。都公此行,大有损于鄂,却无益于淮扬,实为难事。

与毓右坪中丞 咸丰十年五月初二日

贼若以大股上犯江西,必在七、八两月。及今未雨绸缪,犹可防患于未然。一切兵力饷需,皆不能不借助湖南。敝处已专缄恳求骆帅迅拨劲兵,越境协防江西之北界,尚乞阁下于骆帅处,再三缄恳,加以咨商。若得湖南之兵于五、六两月到齐,将广、饶两路布置停妥,俾方、张之贼不能逞志于江西,是阁下永无边圉之患,而弟得藉是为进剿之基,实吾二人之大幸也。

致李希庵 咸丰十年五月初三日

国藩顷奉简命权制两江,现定于初十后起行过江。办理规模,已于致胡宫保书内略陈梗概,兹抄呈台览,敬求指示。

所拨之营,拟带霆字六千人,礼字千人;又益以朱品隆、唐义训二千人、河溪营七百,马队六百,共成万人。舍弟安庆一军,濠垒已成,遂不撤动。惟其中抽出二营,敬求阁下拨二千人填扎朱、唐二垒。不胜感荷。待舍弟另招新勇到时,再将贵部拨还。左季公奉旨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敝处军务,夏末当可来皖畅叙也。

与张小浦中丞 咸丰十年五月初四日

侍处仅有安庆一军,以关系淮南全局,不敢撤动。业经钞奏,咨达冰案。此外向湖北调鲍镇超一军,向湖南调张道运兰一军,带赴皖南。鲍现告假旋蜀,张现驻防郴、桂。大约侍于五月中旬南渡徽、池,鲍张须六、七月乃能赶到。此外派员回湘新招之勇,亦须七月乃能取齐。若仰托福威,六、七两月之内,贼氛不急犯徽、浙,不扰江西,俾敝处新军稍集,部署稍定,得与雄麾合为一气,或可并力以御狂寇。目下初带散营南渡,鲍公未到之先,侍应暂扎何处;将来鲍、张陆续到后,应移何处。侍欲办苏事,应从徽宁何处人手,此外尚有从人之途否?敬求一一指示。精力疲极,忽膺艰巨,中夜以思,但增悚惧。

复彭雪琴 咸丰十年五月初四日

国藩当精力极疲之余,值大局糜烂之际。忽而膺兹艰巨,若涉大水,茫无津涯,爱我者固将为我惧,不为我喜也。

前数日,曾将粗定规模,函商润帅,并抄稿寄沅甫舍弟,嘱其转呈台览,想蒙鉴照。鄙意仆虽南渡,而仍以水师及安庆陆军为根本,以润帅及鄂中为根本。目下仅带万人渡江,将来须添成四万人,庶南岸可供分拨,特兵勇易,而求将难,筹饷尤难,日夜焦思,实无良法。拟将江西通省牙厘,包揽办之。广信交与幼丹,九、饶两府交与阁下,附省数府交与筱荃,而赣南数府,尚无好手经理,且每月不过十六七万,尚属入不敷出。此外奏明红单船回广东,大通尚可设一厘卡,其余可生发否?敬求查明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