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九(第2/5页)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此诗朱氏以宋真人为女道士。程氏谓义山以刘比周史,而自比于徐甲,推复至矣。《义山文集》有云“志在玄门”,宋真人必道侣也。
《重有感》。
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变,宦官既杀宰相王涯、贾、舒元舆等。时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为监军所杀,王茂元在泾原,萧弘在鄜坊,勒兵以备非常。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三上疏问王涯等罪名。义山欲茂元入清君侧之奸,故有此诗。
《春雨》。
此借春雨怀人,而寓君门万里之感。朱云:“玉珰缄札,犹今所云侑缄。”
《楚宫》。
宋申锡为宦官所诬,贬开州司马,卒于贬所。开州属山南道,本楚地。程氏以为此诗吊宋申锡而作。
《宿晋昌亭闻惊禽》。
《长安图经》:“自京城启夏门北入东街第二坊曰晋昌坊。”国藩按:末四句,言失群之胡马、挂木之楚猿,与此惊禽之心相同,即与义山之羁绪亦同也。
《安定城楼》。
泾州保定郡本安定郡。此义山在王茂元泾原幕中时作。
《利州江潭作》。
武后自册为金轮皇帝。父士彟为利州都督,生后。此诗在利州咏武后也。三四句,即潭中之景寓怀古之意。五六七句,均以龙比武后。
《泪》。
前六句,泪凡六种,固已可伤。末二句,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其泪尤可悲也。
《流鸎》。
末句亦自恨官不挂朝籍之意。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燕作》。
程云:“集中有《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后作》七古一首,叙见知于王茂元而归结悼亡之意。”此诗仅后一日,所言亦复凄婉。疑七月二十八九为义山悼亡之日。
《赠从兄阆之》。
鱼标鹿迹,言处处有机事机心也。
《九成宫》。
送荔支者,而被天书恩幸。亦“一骑红尘妃子笑”之意。
《咏史》。
此篇朱氏以为因文宗而发。今按三四句,咏文宗之俭,如史所称“衣必三擀”是也。五句,以马喻贤才,伤时无良臣也。六句,以蛇喻宦官盘结而不能去也。末句,言己为文宗开成二年进士,曾与众仙同咏霓裳也。
《无题》。
此篇程注以为出秘书省调宏农尉时所作。三四句,出为外吏而不忘禁省也。五六句,言省垣朋游之乐。末句兰台,朱氏以为义山为王茂元所辟得侍御史事。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畏之名瞻,韩偓之父,开成二年与义山同年进士。观前四句,似韩与义山同时娶妻,同年登第,而义山旋即悼亡。朱云:“义山与畏之为僚婿。”意或然与。时韩留京师。
《曲池》。
此似冶游惜别之诗。
《留赠畏之》。
程云:“此必将赴梓潼,往谒畏之,值其朝回而不一见,故有慨乎言之耳。”朱云:“左川即东川。”国藩按:此必自东川事使入京一次。故自称日“归客”。与前《留别畏之》诗非一时也。
《玉山》。
程注:“此诗亦望恩干进之意。”国藩按:此人盖居势要而有才望者,三四句,皆就山取譬,山能回日驭,谓其能回天眷也。山有上天梯,谓其接引甚易也。神仙,言其居要地。才子,言其负时望也。
《牡丹》。
程云:“此艳诗也”。以其人为国色,故以牡丹喻之。首句原注:“典略云:夫子见南子,在锦帏之中。”
《一片》。
程氏以此为幽期密约之诗。国藩按:此当致书友人,求为京朝一官,如陈咸致书于陈汤,得入帝城死不恨也。前四句,言帝城风景可望而不可即。后四句,言春去秋来,日月易逝,时事变迁,无使我更失望也。
《促漏》。
此诗高棅以为拟深宫怨女而作。程氏以为托于闺情,亦怨令狐绹之不见答耳。
《可叹》。
此诗程氏以为叹彼姝所遭非耦。起句结句盖曾与义山目成而不及乱也。愚谓此亦刺戚里之为女道士者。
《富平少侯》。
此亦讥勋戚子弟。
《赠赵协律皙》。
吏部相公,令狐楚也。时为当路所轧,置之散地,故曰宾馆徒在。安平公,崔戎也。以太和八年六月卒,故曰“妓楼已空”。第四句原注:“愚与赵俱出今吏部相公门下,又同为故尚书安平公所知,复皆是安平公表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