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文集卷三(第17/21页)

修治金陵城垣缺口碑记

道光三十年,广西贼首洪秀全等作乱。咸丰三年二月十日,陷我金陵,踞为伪都。官军围攻,八年不克。十年闰三月,师溃。贼势益张,有众三百万。扰乱十有六省。同治元年五月,浙江巡抚臣曾国荃,率师进攻金陵。三年六月十六日,于钟山之麓,用地道克之。是岁十月,修治缺口工竣,石以识其处。铭曰:

穷天下力,复此金汤,苦哉将士,来者勿忘!

《棠棣》为燕兄弟之诗,《小宛》为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而皆以脊令起兴。盖脊令之性最急,其用情最切。故《棠棣》以喻急难之谊;而《小宛》以喻征迈努力之忱。余久困兵间,温甫、沅浦两弟之从军,其初皆因急难而来。沅浦坚忍果挚,遂成大功,余用是获免于戾。因与沅弟常以暇逸相诫,期于夙兴夜寐,无忝所生。爱取两诗脊令之旨,名其堂日“鸣原堂”云。

王船山遗书序

王船山先生遗书,同治四年十月刻竣,凡三百二十二卷。国藩校阅者,《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张子正蒙注》九卷,《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四书》、《易》、《诗》、《春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军中鲜暇,不克细紬全编,乃为序曰:

昔仲尼好语求仁,而雅言执礼,孟氏亦仁礼并称,盖圣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于仁,外之莫急于礼。自孔孟在时,老庄已鄙弃礼教。杨墨之指不同,而同于贼仁。厥后众流歧出,载籍焚烧,微言中绝,人纪紊焉。汉儒掇拾遗经,小戴氏乃作记,以存礼于什一。又千余年,宋儒远承坠绪,横渠张氏乃作《正蒙》,以讨论为仁之方。船山先生注《正蒙》数万言,注《礼记》数十万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其于古昔明体达用,盈科后进之旨,往往近之。

先生名夫之,字而农,以崇祯十五年举于乡。目睹是时朝政,刻核无亲,而士大夫又驰骛声气,东林,复社之徒,树党伐仇,颓俗日敝。故其书中黜申韩之术,嫉朋党之风,长言三叹而未有已。既一仕桂藩,为行人司。知事终不可为,乃匿迹永,郴、衡、邵之间,终老于湘西之石船山。

圣清大定,访求隐逸。鸿博之士,次第登进。虽顾亭林、李二曲辈之艰贞,征聘尚不绝于庐。独先生深固藏,邈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榜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遁,其名寂寂,其学亦竞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孳孳,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诂,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太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道光十九年,先生裔孙世全始刊刻百五十卷。新化邓显鹤湘皋实主其事。湘潭欧阳兆熊晓晴赞成之。咸丰四年,寇犯湘潭,板毁于火。同治初元,吾弟国荃乃谋重刻,而增益百七十二卷,仍以欧阳君董其役。南汇张文虎啸山、仪征刘毓嵩伯山等,分任校雠。庀局于安庆,蒇事于金陵。先生之书,于是粗备。后之学者,有能秉心敬恕,综贯本末,将亦不释乎此也。

闽浙总督季公墓志铭

公讳芝昌,字云书,号仙九,姓季氏。道光之末,咸丰之初,公以正卿内知枢密,外督封疆。朝廷亟以大事相属,而公谦然自以为不足。海内贤士,亦第宗其文章,而若忘其政事之美。公于文裁量完密,宫徵锵鸣,当世叹为台阁夷怿之音,而又忘其营度之苦。至其身世备历诸艰,则知者尤少也。

季氏世家江阴。公曾祖讳愔。祖讳熙,岁贡生,累叶穷约。至考讳麟,字晴郊者,始以拔贡、举人,官巨鹿县知县。嘉庆十四年,公侍王父从巨鹿君于官所,又迎妇于卫辉。妇翁为王苏侪峤,以翰林出守大郡。两家皆科第名宦,政声溢于河朔,浸浸光大矣。无何,岁贡君卒于巨鹿。巨鹿君坐不身捕妖民褫职,遣戍新疆。逾年,没于戍所。公所生长子既殇,又殇一女,又殇次子。而巨鹿君有官逋,簿责益急,籍家产输之官。亲知不相省录,胥吏侵侮,殆无人理。厥后,以道光元年举顺天乡试。三年,考取国子监学正学禄,薄宦京师,生事日绌。盖至十二年,成一甲三名进士,而公之困厄,余二十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