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十二(第8/8页)
四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据何璟英翰、李瀚章先后胪陈曾国藩历年勋绩,英翰、李瀚章并请于安徽、湖北省城建立专祠,又据何璟遵查该故督子孙,祥晰复奏。披览之余,弥增悼惜!曾国藩器识过人,尽瘁报国。当湘、鄂、江、皖军务棘手之际,倡练水师,矢志灭贼。虽屡经困厄,坚忍卓绝。曾不少渝,卒能万众一心,削平逋寇。功成之后,寅畏小心,始终罔懈。其荐拔贤才,如恐不及,尤得以人事君之义。忠诚克效,功德在民。允宜叠沛恩施,以彰忠荩!曾国潘着于安徽、湖北省城建立专祠。此外,立功省分,并着准其一并建祠。伊次子附贡生曾纪鸿、伊孙曾广钧,均着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曾广镕着赏给员外郎,曾广铨着赏给主事,均俟及岁时分,部学习行走。何璟、英翰、李瀚章折三件,均着宣付史馆。用示眷念勋臣有加无已至意。钦此。”
公弟国潢闻讣,自长沙驰至金陵临丧,率公子纪泽、纪鸿扶柩回籍。
五月二十日,公之丧抵长沙省城。
六月十四日,出殡于南门外金盆岭之阳。
刘公坤一寻奏请于江西省城建祠,奉旨允准。其明年二月,李公鸿章奏天津郡绅士沈兆云等联名禀请建已故督臣专祠,以资报飨一折。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
公之为学,其大纲宗,略见于所作《王船山遗书序》,而备见于《圣哲画像记》。自登第以还,于学无所不窥,九经而外,诸子百氏之书,靡不规得要领。其于《庄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明史》、《文献通考》、《五礼通考》数种,尤笃好不厌,治之三反。平生为诗古文辞,雅不欲存稿。应手散佚,公子纪泽等料检手泽,门人李鸿裔、黎庶昌等为搜辑于知故之家,凡得诗四卷,文十二卷。其存官署者,批谕奏章凡百二十卷,政迹批牍二十四卷,书札六十卷;其存家中者,《日记》三十四卷,《尺牍》五十卷,《家书》二十八卷,皆公亲手迹也。在京师时,著有《茶余偶谈》若干卷,久佚。又为《曾氏家训长编》。其成者:《朱子小学》一卷、《冠礼长编》一卷、《历朝大事纪》数卷、《藩部表》一卷,抄辑盐漕河工水利赋役成案各若干卷。余则胪列序目,未有成编。选录《十八家诗钞》三十卷。出都以后,治军临官,不废书史。著有《孟子四类编》、《左氏分类事目》、《礼记章句校评》、《朴目杂记》、《周官雅训杂记》各若干卷。选录《经史百家杂钞》,分十一类,为二十六卷。又为《古文简本》二卷,《呜原堂论文》二卷。晚年衰病。犹日从事于经史,为《论语言仁类记》一卷,《易象类记》一卷,《通鉴大事记》未成书。又选录古诗之得闲逸意者,自陶渊明至陆放翁六家为《六家诗抄》,亦未克成。书门人王定安辑录公所为经史评注,为《师训汇记》若干卷,又掇公平生言行,为《求阙斋弟子记》四十卷。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欧阳夫人薨。十一月初五日,公子纪泽等改葬公于善化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之阳乾山,巽向为茔,奉夫人柩合葬。黎庶昌为编《年谱》,记公行事。乃书其后曰:年谱,非古也,近世刊刻前贤专集,乃必为年谱一编,以考订其所作诗文之先后岁月,盖本《孟子》诵诗、读书、论世、知人之意,固无伤于稽古之雅。国朝《阿文成公年谱》,累数十百卷,可谓至多。其所纪载,则奏案与其政迹为详。吾师曾文正公,盖世忠勋,薄海宗仰,身没之日,知与不知,得公楮墨者,莫不私什袭以珍之,公镂板以传之,所在风行,争以先睹为快,窃恐数十载后,流风渐远,见闻异辞,而于当日事迹原委,或无资以质证,亦门人故吏之责也。不揣固陋,按据近年所睹记,粗纪其大略。自道光中叶以还,天地干戈,庙堂咨儆,二十有余年,人才之进退,寇乱之始未,洵时事得失之林,黾鉴所在。而我公所以树声建绩,光辅中兴者,或筹议稍迁,而成功甚奇;或发端至难,而取效甚远;或任人立事,为众听所骇怪,而徐服其精;或为国忘躯,受万口之诋訾,而所全实大。凡若此类,不敢忽焉。宫墙美富,何敢妄云窥见?惟后世读公书者,谅亦有取于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