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九(第5/14页)

公弟国荃攻江东桥贼垒,克之。

十八日,贼袭攻宁国府,刘松山自泾县回援,破之。

公调鲍超一军由金陵上援青阳。

二十四日,易开俊击贼于泾县,破之。

二十七日,驰折奏报金陵陆军攻克上方桥、江东桥诸坚垒,一律毁平。附片奏报青阳、泾县等处军情:目下皖南群盗如毛,几与去年冬月相似。寿州苗党凶焰复炽。周宽世、成大吉、蒋凝学、毛有铭等势钧力敌,不相统属。李续宜病势日深,暂难东下。深恐军志不齐,贻误大局。请旨饬调降道员金国琛,驰赴皖北军营,综理周宽世等四军营务处,必须调护联络,无涣散之虞。又片奏上年奏派委员经理广东厘金,仍应调回各原省当差,候补知县丁日昌等调回皖营,仍请酌子保奖。

朱品隆苦守青阳县城,凡三十八日,江公忠义一军,所部道员席宝田一军,李榕一军,先后赴援,击贼,大破之,杀贼万人。贼解去,并归石埭、太平一带。

自江面梗阻以来,湖南北借食川盐,粤盐。江西借食浙盐,两淮引地皆失。至是江面肃清,公乃咨谋于谙悉盐务之委员杜文澜等,议复旧日引地,先行试办官运淮盐行销于江西一岸。核定西岸票盐章程,招商领运。

是月,李公鸿章分军克江阴县城,左公宗棠克富阳县城。调刘典、王文瑞引军回浙,进攻杭州。唐公训方奉旨总统皖北各军,刘公蓉授陕西巡抚。

九月初八日,易开俊击贼于泾县,破之。

十二日,驰折奏朱品隆苦守青阳,援师大捷,立解城围,阵亡将弁李殿华、许和山等十六员弁情恤,江忠义、李榕、朱品隆、席宝田等开单保奖。附片奏报蒙城文报渐通,可期解围。刘典回浙,徽州防兵单弱。鲍超军至南陵,进规东坝。江忠义等分兵以攻石埭太平之贼。但使皖南各股悉数驱除,则军势顺矣。

十九日,公弟国荃分军克博望镇贼垒,尽平之。

二十二日,具折奏陈京仓需米甚殷,遵照部议,悉心妥筹,并详陈近年事势,不得仍拘成例,拟将漕运、盐引二大政变通办理。附片奏请将道员黄冕留于苏皖,经理漕政、盐务。又片报皖鄂军情。维时黄冕至安庆见公,禀请于皖省设立米盐互市一局,招湖南米商运米至皖,由皖设法运至上海,以达以天津;招两淮盐商运盐至皖,与楚中米商交易而退。是为盐漕二政变通之法,既而不果行。

二十四日,公弟国荃攻克上方门、高桥门、土山、方山、七甕桥等处贼垒,凡二十余座,二十五日,进克中和桥贼垒。

二十七日,驰折奏报宁国、泾县防军迭获胜仗,阵亡勇弁邓光武、雷国英请恤。又折奏讯结已革总兵黄彬被参一案。

公弟国荃克秣陵关伪城,于是金陵西南、东南两面往来之路已断,官军渐以合围。

是月,奉到文宗御制诗文集。二十八日,专折奏谢天恩。

石埭贼目古降贤率众投诚,官军收复石埭、太平二城。易开俊收复旌德县城。彭公玉麟水师克水阳、新河庄等处贼垒。

二十九日,欧阳夫人率眷属到署。

是月,捻匪窜扰湖北德安、蕲、黄之境,官文公调成大吉、石清吉两军赴鄂援剿。

十月初一日,彭公玉麟水师克沧溪长乐镇贼垒。初二日,收复高淳县城。

初三日,易开俊收复宁国县。

蒋鲍学、成大吉,收复颍上县。

初六日,公弟国荃攻金陵城东贼卡五处,贼垒二十余座,悉破平之。

初七日,鲍公超会水师克东坝。

十二日,驰折奏金陵陆师迭克东南沿河八隘,并复秣陵关伪城,渐成合围之局。又折奏贼众就抚,收复石埭、太平、旌德三城,请将降人古隆贤赏给虚衔顶戴。附片奏报淮上军情:皖南水陆官军攻克东坝,得此要隘,皖南可冀肃清,金陵、苏州攻剿之事较有把握。又片奏查明石埭、太平、旌德、宁国四县前后失陷原委。又折奏保金陵一军迭克城隘出力员弁六案,并保开单请奖。

鲍公超军克建平县,收复漂水县,派营官宋国永招抚广德州贼,未下。

江公忠义引军回驻江西饶州境。

十五日,公弟国荃领萧庆衍等军扼札孝陵卫。

僧王军至淮北,苗沛霖众溃走死,蒙城解围,练党瓦解。唐公训方收复淮南各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