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第2/3页)

11月15日是传统的日本儿童节——“七五三”节,在这一天,3岁的儿童、5岁的男孩和7岁的女孩都会被父母领着前去神社参拜。“七五三”节起源于平安时代,当初只在贵族阶层之中盛行,到了江户时代才普及到民间。为什么定在11月15日呢?起初儿童节是定在正月的节日或生日那一天。在江户时代,传宗接代是诸侯非常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长子德川德松自幼体格羸弱,天和元年(1681年)德川将军选了一个吉日,为年仅两岁的德松举行盛大的祈祷活动,请求神灵降福于自己可怜的儿子。这个吉日就是11月15日,此后这一天就成了保佑孩子健康的黄道吉日。“七五三”源自武家社会的传统习俗,在武家社会,儿童在3岁时要举行束发仪式,5岁的男孩要举行穿裙裤仪式,7岁的女孩要举行和服腰带换带仪式。

在那一天,父母会给小朋友穿上华丽的和服,给女孩化上美美的妆。很多游客都会选那一天前往明治神宫、日枝神社等人气超高的“七五三”节参拜神社,就是为了一睹穿和服儿童的风采。进入神宫祈福也是有讲究的,要先取神宫的水洗右手,再洗左手,最后用左手盛水喝一口,这样才能得到神灵保佑。日本有句老话叫“人在七岁之前是神的孩子”,父母只是暂时替神保管。所以“七五三”节的仪式一方面是向神灵表示感谢,保佑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这个孩子正式融入当地,变成了“人的孩子”。“七五三”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千岁糖,参拜结束后父母都会买给孩子。千岁糖的口感有点儿像麦芽糖,呈长条状,装在画有仙鹤和乌龟等吉祥图案的包装袋里,象征长寿。最早千岁糖只在浅草有的卖,现在已经普及到日本各地了。

除了“七五三”节之外,日本还有一个不太广为人知的儿童节——“十三拜”。在阳历4月13日前后一个月之间,父母会带13岁的孩子前往寺庙拜祭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是第13个菩萨,拥有无穷的智慧和福德。“十三拜”在关东地区不太普及,但在京都、大阪等地非常流行。特别著名的就是位于京都岚山法轮寺的“十三拜”,拜祭时,孩子会在“美、知、优”等字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用毛笔书写,供奉在寺院中。拜祭结束之后,要先走过参拜之路、参道之路,再经过渡月桥才能回家。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回头,如果回头了,好不容易请来的智慧就会被收走。另外,大阪人会去太平寺参拜,太平寺出售一种叫“十三智慧”的日式点心,一套十三个,参拜的人都会买来带回家吃掉。

日本规定年满20岁即成人,1948年政府将1月15日定为法定成人日,2000年开始改为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日本统一放假一天。在成人日,少男少女们都身穿和服前往各大神社祈福,日本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成人仪式。日本的成人庆祝仪式有很悠久的历史,包括改梳成人发型,穿正式的成人服装,男性要戴黑漆帽、名字中改一个字,女性要染黑牙齿等。在那一天,父母都会送给孩子一份特别的礼物,比如送一方象牙或者白水牛角制作的高级手刻印章,作为孩子一生的纪念。

中国人常说“流年不利”,日本人也很迷信“流年”,并且对倒霉的年岁有具体的规定。一般认为男性的25岁、42岁和61岁,以及女性的19岁、33岁、37岁和60岁是流年,日语称之为“厄运年”。男性的42岁和女性的33岁还是“大厄运年”,当年可能会遭遇大的灾难,影响范围也广,因此大厄运年的前后一年都需要加以警惕。迷信的人认为,在大厄运年,女性可能会患妇科病,离婚的可能性也大,男性则要注意大肠和喉咙的健康。虽然这个结论没什么科学依据,但很多人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在厄运年到来的时候,前往寺庙或神社祭拜,焚烧护摩木以祈求消除灾难、降临幸福。大杉神社、明治神宫、伊势神宫、日枝神社等大神社,以及东光寺、岩水寺等寺庙中都有厄运年计算表,以便民众使用。

60岁对日本人来说有特别含义。在他们看来,人到了60岁仍然神采奕奕、健健康康,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室町时代人们的寿命很短,平均只有40岁,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人生五十年”。40岁生日一到,全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开庆祝宴会,希望寿星能再多活10年。现在虽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但这个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60岁以后,人们从工作职位和社会职务上退下来,同时生肖也迎来一轮新的循环,很多日本人都开始从事新的工作或者开发新的兴趣。因此,60岁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重生”的年龄,标志着第二人生的开始。在60岁的庆生宴上,女寿星会披上和婴儿头巾颜色一样的红披肩,戴上红首饰,用红色钱包;男寿星会打红领带,祈求自己无病无灾、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