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帝后失和,芥蒂初现(第5/10页)
媚娘见瞒不住了,抿抿嘴唇道:“当时确有人上弹章,但我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便压下了,命吏部……哦,司列……”虽说是她起的新名字,但旧名称用久了,有时连她自己都说错,“命司列重选了一名县令。”
李治低垂的双眼倏然抬起,盯着媚娘:“你特意召见宪台和吏部的人了?”
“没有!”媚娘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狐疑,甚感委屈,“我好歹也懂得宫廷规矩,你不在场我岂能单独接见外臣?”
“那你又如何安排?”
媚娘没好气道:“所有对下的吩咐我全是叫范云仙传达的,你不也常这么干吗?”
李治顿时无语,望着媚娘日渐隆起的肚子,好半天才道:“算了算了!事儿既然过去,朕也不再深究了。不过找机会朕得教训一下李义府,实在太不像话……你好好休息。”说罢起身——近来李治公务繁忙,媚娘也有孕不便,俩人极少同居同卧。
外面的雨渐渐小了,王伏胜当先走到殿门口,伸手朝外探了探,随即谄笑道:“陛下,雨虽然小了,但天气还很凉。娘娘身孕龙种,过几天还要回长安,一路不免颠簸,身边不能缺人照顾,不如……”说着斜眼瞟向范云仙。
“对!”此语正中李治下怀,忙转过身,拍了拍云仙肩膀,“伏胜之言有理,你就在后宫照料娘娘吧,今后不必再跟着朕。”
“这……遵命。”范云仙不情不愿,但圣意岂敢违拗。
王伏胜与他钩心斗角好几年,如今妙计得逞,不仅报了晋阳受辱之仇,还把这冤家对头彻底踢开了,不禁得意洋洋。
范云仙恨得牙根痒痒,又不敢发作,待皇帝走远才踅回殿内,一猛子跪倒在媚娘床前,咧开大嘴哭诉道:“娘娘!王伏胜那老小子使绊子,万岁不要我啦!老小子敢算计我,便是算计娘娘您啊!您可得给奴才做主啊……”
“闭嘴,别烦我啦!”媚娘心烦意乱,挥手斥退——光是王伏胜算计这么简单吗?雉奴是有意为之。这哪是针对云仙?分明是针对我!还不是因为云仙曾替我传达懿旨,怕我以后通过他跟外臣联系?相濡以沫十多年,共历多少坎坷,怎么就因为代理一次朝政便招来这么大猜忌呢?咱们是同床共枕之人啊,难道我一个女流之辈还能夺你们老李家的天下?
媚娘渐渐意识到,她和雉奴的感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权力,真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二.王者归来
遥远的辽东海外之地,第一缕暖风才刚刚抵达泗沘(bǐ)城。这里曾是百济的国都,是与高丽的平壤、新罗的庆州鼎足而立的大都市,而今却是一派荒凉凋敝的景象。坍塌的房屋、杂乱的野草、困厄的百姓,还有随处可见的伤兵,既有百济人、新罗人,也有唐人、胡人。
其实大唐吞并百济的战争并不算惨烈,反而是后来的波折造成的破坏更大。一则唐人和新罗得胜之后忘乎所以,大掠民财结怨民众;再者唐朝好大喜功盲目出兵高丽,忽视了对百济的安抚。如今复国军实力正盛,几乎将熊津包围,唐军与之反复厮杀、僵持不下;不过鉴于大唐严峻的西部形势,这种平衡恐怕要被打破了。
原先的百济王宫、如今的熊津都督府此刻一片沉闷,留守百济的各级将领、官吏都围聚在院中,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刺史刘仁轨肩并肩站在殿阶上,注视着众人。大家皆是一脸疲惫,既显无奈,又有一丝庆幸——因为他们刚刚接到皇帝的敕令,命他们撤往新罗休整,然后渡海回国。连续鏖战两年多,将士们确实很苦,早就思念祖国、思念亲人了,能回家当然是庆幸之事;然而这时候撤军无异于将百济拱手让与复国军,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实在又有些不甘心。
“还有何疑义?”刘仁愿顶盔掼甲、手扶佩剑,端然环顾众将,虽然他口气强硬,想竭力保持统帅的威严,却依旧难掩失落的神色,其实他的心情和大家一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