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征辽——一个帝国的迷梦(第4/13页)

第一次使金团队无功而返,从皇帝到童贯都感到有些窝囊,对相关失职人员进行了处理,并重新选派有外交经验的使臣再次出访。

这次是派武义大夫马政及平海军卒呼延庆一同与向导高药师出使。

这一次出使惊动了朝野,太宰郑居中和知枢密院事邓洵武都表示强烈的反对。理由很简单,郑太宰说辽宋百年好合,兵不识刃,农不加役,今日擅自挑衅开战于国不安。

而邓洵武作为枢密院首脑之一,则让皇帝算这样一笔简单账,到底是和弱契丹为邻好呢,还是和强女真为邻好(其实那时候女真人是强是弱宋人也只是在猜测)?

对于这个帝国来说,最大的危机和隐患在于,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没有真正审视过帝国和辽邦之间的那道在百年和平条件下几乎不存在的军事防线,在未来变幻的时局中能否经受得住考验。

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在判定辽国人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的大前提下,郑邓二位执宰的意见,赵佶认为没有多大的建设性,还是童贯蔡京王黼等人的联金取幽云的大计合他的心思,每年给辽国人白花花的五十万两银子,赵佶不仅心疼,还没面子。

使团如期派出,马政一行人于登州渡海北上,在苏州海岸登陆,碰到了女真巡逻兵,差点被当成奸细杀掉。问清来由后,使团们依然被很不友好地绑着又向北行了三千余里到了阿骨打所居的拉流河。

经过两年多的征战,阿骨打正在休整和消化胜利果实,同时和辽人开始了“谈判”。阿骨打提出了十项条件,要辽承认金的独立地位,向金纳绢,割让辽东长春等地,双方开始在谈判桌上展开较量。

这时候北宋人送来了秋波,虽然从来没和北宋人打过交道,但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阿骨打对宋人提出的联合击辽的想法还是很感兴趣的,很爽快地答应了宋使团的要求。至于北宋特别在意的幽云之地,阿骨打很狡猾地说两家一起打,谁打下就是谁的。

初步达成意见后,阿骨打在留质宋使团几名成员的情况下,派索多及李庆善等拿着国书及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东北特产,和马政回宋,商谈联合事宜。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正月,李庆善、索多等人到达了东京,在东京待了十天,见识了什么叫做花花世界。宋廷对金使接待规格很高,又是封官又是赏钱,并派直秘阁赵有开为正使,武义大夫马政、忠翊郎王瓖为副使,带上诏书礼物,与李庆善等渡海再次使金。

北宋人此次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给金国人的回信用了诏书(没把他当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当成依附辽人的节度使),为此谨慎地问了金使李庆善的意见。李庆善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两者的区别,说你们爱用啥就用啥吧。

第三次使金团队刚到了登州,还未出发赵有开就病死了,而此时宋廷方面从河北得到的消息却是辽金之间达成了和谈,契丹已割辽东地,封女真为东怀王。

北宋高层挺郁闷,人家都达成和解了我们还在这儿瞎起什么哄,于是诏马政等人还朝,只不过让呼延庆持登州牒送李庆善回家。

六月,呼延庆、李庆善到了金国,方知辽金达成和谈是假消息。阿骨打说你们宋人怎么如此言而无信,把呼延庆关了起来,索多、李庆善等人还因为接受了宋廷的官职,被杖打了一通。

呼延庆在金国被关了六个月,才被阿骨打放回来。临行时阿骨打放话,要约我联合攻辽的是你们,既然要搞联盟就得有点诚意,回去派有资格代表你们北宋的使者带着国书来见我。

呼延庆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初回国,将情况上报朝廷后,童、蔡等人也觉得联金攻辽谈判一事拖得太久,再以这样的进度搞下去,恐怕金人把辽国土地占了,同盟的事儿也没个谱。于是派出重量级人物,当初投奔宋廷的赵良嗣(原为李良嗣,又改赐姓赵了)——联金抗辽的倡导者,前往金国。

这次赵良嗣同样没带国书,而是带上御笔(赋予了他全权谈判权),到了金国后与金国临时签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省得双方谈判一来一回送国书花时间,二来也防止给辽国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