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瓷韵流风 第三三八章 偷天换日,天下兴(大结局)(第2/4页)
站在清冷的冷宫之外,朱允炆止住脚步,淡淡地望着夜幕中地灰墙墨瓦淡淡道:“沐风,你如此煞费苦心撺掇母后和朕,废了如烟重立曹后,到底是存了一种什么心思?”
林沐风叹息一声,“臣就实话实说吧。如果如烟在位,必将时时刻刻思量着要置臣于死地,即便是臣远在海外,也不能容忍朝中有这样一把刀子在臣的身后晃荡……而臣又深知,皇上跟如烟情深意厚,所以只得出此权宜之计——其实,只要皇上对她真心一片,做不做皇后有什么打紧?至于曹后,皇上莫名所废,如今重立也是情理之中,朝野自当盛赞皇上英明神武。”
“英明神武?”朱允炆自嘲地一笑,“走吧,进去看看曹后,我们今晚就在这里好好喝上一杯,算是朕为你送行了。自今往后,你林沐风要小心了,待朕坐稳了江山,第一个就要进军海外,将你带回京师来。”
林沐风笑了笑,“皇上仁德,哪里会跟臣一般见识。”
朱允炆前行了几步,突然回头来皱了皱眉,“朕如今怎么就觉得你变得很阴险?当日那个赤诚大度的林沐风上哪去了?”
林沐风嘴角一晒。“请问皇上,当年那个温文尔雅地皇太孙如今又何在?”
……
……
破败的零含宫中,出人意料地燃起了透亮的红烛,在灯火摇曳中,两个醉醺醺地身影对坐、交织,最终又分开,就在朱允炆醉倒不省人事在曹后那张冷榻上的时候。林沐风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晃荡着身子飘然出了曹后独居的卧房。
曹后披着一缕轻纱盈盈站在院中地树下。神色复杂地望着眼前这个她越来越看不透的俊朗青年。秀儿侍立在她地身侧,向林沐风偷偷瞥来的眼神依旧是那么地火热和温柔。
林沐风在曹后面前深深地驻足,半晌无语。他蓦然伸出手去,握住秀儿的手,在她耳边低低说了一句,“秀儿,好好照顾皇后娘娘。万事保重!”
秀儿抿着嘴唇点点头,“王爷放心,秀儿不会让王爷失望的……”
“我走了,你保重。”林沐风向曹后点头示意,不再看她眼中那闪烁水动地朦胧,飘然而去。
……
3日后。朱允炆下旨册封林沐风为靖海王,昭示天下,靖海王世代居于海外台湾。非奉召不得入京。而与此同时,又下诏说,皇后如烟自愿披发修行为皇太后和皇上祈福,重立曹后为大明皇后。
5日后,林沐风举家离开京师,跟随他离京地还有齐王府和蜀王府的一些“第二代”和“第三代”。为了这些子孙辈地安全,齐王和蜀王毅然让他们随林沐风出海定居海外。浩浩荡荡的车马绵延数十里,京师上下又是一片欢送的热烈场面,送行的人群从城里一直络绎到凯旋门外的道路两侧,在众人百感交集的注视下,这个大明开国以来功勋最大如同星辰一般绚烂的权贵,终于永久地离开了大明朝堂,从此海内再无林沐风此人。他的文采风流,他地绝世武功,他的赫赫功绩。多年间都化为朝野上下津津乐道的轶闻和传说。
“事了拂衣去。身藏功与名。”林沐风这句跟满朝文武大臣道别时说的这句话,久久地在众人心头激荡着。那淡然站在皇城城楼上眺望林家远离的青年皇帝。望着越来越淡化的车马人流,任凭秋风拂面,良久无语。
建文4年深秋,也就是林沐风离开京师地一个月后,宫中传出了曹皇后怀孕的消息。当这一消息传到海外台湾岛上的靖海王府时,已经是来年的春天。
后来玉霜回忆道,自己这个姐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时而喜、时而忧,口中念念叨叨,像是魔怔了一般。他出了王府,乘车去海边站在一块嶙峋的礁石上眼望着大明的方向,口中喃喃自语:“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还是女孩啊!”林沐风突然迎风大声呼喊着,吓了站在礁石下的玉霜一跳。
时光荏苒。建文6年的春天,来自大明京师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曹皇后诞下一个龙子,在两位皇太后的大力促成下,在满月酒地那天被朱允炆立为太子。
这个时候,玉霜又发现,自己地姐夫兴奋地沿着漫长的海岸线开始奔跑,一边跑还一边喊着一些莫名其妙地口号。玉霜回头来望着一脸微笑的朱默研,幽幽道:“郡主姐姐,姐夫这是咋了?皇后娘娘生孩子,他兴奋个什么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