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第2/4页)

李煜也会围棋,不过棋艺平平,这高手对局微妙形势他分辨不出来,听李坚这么说,大为惊叹,黄星鉴可是排名第四的大棋士啊!

周宣自后手以宇宙流胜了黄星鉴之后,信心倍增,这次先手对阵吴渭南,弈得奔放自如,牢牢把握一先的优势,始终压吴渭南一头,终局胜了三子。

至此,周宣在本次元宵棋战的对局全部结束,一共十八局,其中对赖秀山的一局是不战而胜,在第一循环的九局中,周宣先后输给了齐耀文和黄星鉴,但其后周宣奋起直追,越战越勇,第二循环九轮不败,与黄星鉴一样是十六胜二负,但奉化军却是屈居镇海军之后在十大都护府里名列第二,这已经是二十多年来西南五大都护府取得的最佳战绩了。

李煜喜道:“信州侯棋艺高超,力压群雄,唐国宫廷棋待诏非信州侯莫属。”

黄星鉴在一边听得很不是滋味,他这人相当孤傲,后手输给吴渭南不算丢脸,但先手输给周宣,自感颜面尽失,不顾皇帝在这里,抗声道:“陛下,草民不服。”

周宣知道黄星鉴要闹事,笑吟吟站在一边,他要推行围棋新规则,就需要黄星鉴这样有影响力的棋士闹一闹,闹得越轰动越好。

李煜问:“黄山人有何不服?”

黄星鉴道:“草民与信州侯同为十六胜二负,陛下如何便说信州侯力压群雄?草民不是争棋待诏,草民只是不服信州侯当这棋待诏。”

李煜这皇帝太好说话了,当即说:“那黄山人也一并入翰林院为棋待诏,两个棋待诏正显我唐国棋运昌盛。”

黄星鉴与周宣是势不两立了,倔强道:“皇上,草民懒散惯了,不愿为棋待诏,草民只想再与周宣对弈几局,看信州侯到底是不是力压群雄!”

李煜脸现不悦之色,黄星鉴真是不识抬举。

周宣躬身道:“陛下,臣愿意接受黄山人的挑战,但臣有个提议,关于修改现行围棋规则的提议。”

李煜道:“周爱卿要如何修改围棋规则?”

周宣道:“只修改两处,一是废除座子,二是先行贴子。”接着详细说了一遍。

黄星鉴当即反对:“座子制已历千年,岂能说改就改?先行贴子也不可行,贴多少完全没法衡量,有失公平!”

周宣驳道:“尧造围棋之初也无座子,秦、汉以来,围棋逐步发展,由纵横十三道到十五道、再到十七道,终于成为今日的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点暗合周天之数,若依黄山人之腐见,那我们现在应该是下十三路围棋。”

周宣很不客气,直说黄星鉴是迂腐之见,黄星鉴怒道:“你这是强词夺理!”

周宣说:“理能被夺就表示你无理,黄山人乃大棋士,肯定下过让子棋,比如下让二子棋,棋盘只摆两颗白子,而黑的座子没有了,这不也是等于废除了座子吗?”

黄星鉴语塞。

周宣说:“再说先行贴子,只要是具有一定棋力的,都知道执白先行具有明显优势,两个棋力相当的高手,往往是谁先行谁赢,若是遇到一局定胜负的比赛,那后手的就很不公平,先行贴子正是弥补这一弊端。”

黄星鉴问:“依你说,先行应倒贴几个子?”

周宣说:“两子半。”

黄星鉴沉默了一会,问:“信州侯要以新规则来与山人对弈?”

周宣应道:“正是,就怕黄山人怯战。”

黄星鉴愤然道:“我有何惧,你真以为你棋力强过我?我看过你的几局棋,往往行险侥胜,官子粗劣,如何敌得过我堂堂正正之兵!”

周宣笑道:“山人少安勿躁,围棋又称手谈,不是嘴巴子上吹嘘逞强的,棋盘上见高下。”

黄星鉴面皮紫胀,连连点头说:“好,好,好,那就棋盘上见高下,山人要与你下九局相搏,敢应战否?”

周宣摇头笑道:“九局?太多了,在下不象山人这般清闲,饱食终日只知博弈,这样吧,下三局,你赢了,你做棋待诏。”

黄星鉴负气道:“山人说过了,不做棋待诏,山人若是输了,终生不碰棋子,信州侯若是输了,也就不必做这棋待诏了。”

周宣关切地说:“黄山人,在下输了无所谓,不当棋待诏哪样可以下棋,山人输了终生不碰棋子,这对一个痴迷于棋道的人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改为三年不下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