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章 初见清乐公主(第2/3页)
李煜微笑着打量周宣,说:“今日元宵佳节,只谈风月,莫论国事。”
周宣愕然,只谈风月、莫论国事这话是李煜首先说出来的呀,李煜还真够昏的,心念一转,已有了游说李煜的主意,说道:“草民知道皇上精通音律,词曲无双,日间曾进献五阙词作,不知能入陛下法眼否?”
李煜道:“朕召你来就是为了那五阙词作的事,周卿词才,连朕都要叹服,那五阙词有三阙都是传世佳作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妙,妙不可言!”
周宣心道:“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你李煜所作,我剽窃你的大作你还夸我,妙,这个世界太奇妙!”口里谦虚道:“陛下过誉了,偶有所感,吟哦成篇,不值得一笑啊。”
李煜问:“周卿,那阙《暗香》,是你自创的曲牌?”
周宣说:“正是,草民酷爱长短句,却恨曲牌太少,小令居多,昨夜在莫愁湖畔听家妓吹笛,闻梅花清香,忽然有感,吟出这阙长短句,并与家妓羊小颦一道创制出《暗香》曲调。”
李煜兴致盎然,说:“那就请周卿为朕演奏此曲,周卿需要什么乐器?”
周宣额头冒汗,他只会吹口琴,以前贪看静宜仙子吹箫的样子,向她学了几天,后来事情一忙就搁下了,说道:“陛下,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不如草民将此曲清唱给陛下听吧。”
李煜鼓掌道:“甚好。”
周宣就将羊小颦教他唱熟的《暗香》清唱一遍: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远,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李煜凤目半闭,手按节拍,很是陶醉,待周宣唱完,开口道:“周卿此曲还有未尽善尽美之处,待朕为卿改之。”
周宣赶紧说:“能得陛下修改,草民之幸也。”
李煜问:“周卿今年贵庚几何?”
周宣说:“草民今年二十有四。”
李煜看了李坚一眼,说道:“二十四,那就是长坚儿一岁,正是青春年少之时,何以周卿词作中常有苍凉之感,其深沉感慨似与周卿年龄不符啊——就以《暗香》词为例,这一句‘何逊而今渐远,都忘却,春风词笔’,这‘渐远’一词若改作‘渐老’则词意俱佳,非四十岁以上的词家沉思往事是作不出这样词句来的。”
这下子周宣真是大为佩服,皇帝李煜果然不简单,在诗词方面的领悟能力惊人啊,《暗香》一词是南宋词家姜夔后期的佳作,曲牌独创,周宣选这阙词时就觉得“何逊而今渐老”这一句与他年龄不符,他年轻得很,怎能说老,所以把“渐老”一词改作“渐远”,表示那都是远去的旧事,没想到竟被李煜看出这细微的词境变化!
周宣一改微笑的面容,沉声道:“草民曾对陛下说起过,草民是南海澳国人,身历国破家亡之苦,现苟且偷生于唐国,实在是两世为人,草民虽只有二十四岁,但内心之苍老足有六十岁,草民平日放纵诗酒,似乎无比快活,但内心之苦又有谁知?只有在诗词里偶一流露,没想到陛下一眼就瞧出!”
李煜连连点头:“周宣真乃千古伤心人也——‘雕栏玉彻应犹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若非伤心也作不出此等佳作,词之幸也,周卿之不幸也。”
周宣作出痴痴出神回想的样子,李煜问了他两次话他都没听到,急得李坚推了他一把,才醒悟过来告罪说:“草民想起了故国往事,失礼之处请陛下莫怪。”
李煜便问周宣澳国之事?周宣小心翼翼、不让言辞有漏洞,以晚明为蓝本,虚拟了一个王朝毁灭的过程,那个王朝与目下的唐国有颇多相似之处,上层贵族眈于享乐,不修军备,致使北方蛮族坐大,随后亡国。
李煜听罢,白眉掀动,半晌不语。
周宣说:“今夜是元宵佳节,实不该对陛下说这些,请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