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女花荣(第3/4页)
南京国子监藏书楼有三座,一座是专供学官用的,另两座供监生学习,诚心堂边上这座藏书楼上下三层,周围树木掩映,颇为清幽,张原上到第二层,见黄尊素倚窗读书,黄尊素看书喜欢念诵出声音,张原听力奇佳,听出黄尊素读的是《历代名臣奏议》——
这部书是国子监生和参加会试必读的书籍,全书分六十四门,涉及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等,辑录了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徵、柳宗元、富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偁、辛弃疾等名臣奏疏八千馀篇,全书三百五十卷,虽说一卷只万把字,但这三、四百万字的典籍要通读一遍至少都要几个月时间吧,所以说一般国子监生要五年才能毕业,所以说科举时代考进士之难,至少要精读上千万字的书籍,还要特别颖悟的才行——
对于山阴的张原来说,黄尊素略带余姚口音官话很好懂,黄尊读的是第六十九卷,关于经国、用人的奏议,这正是张原未读过的,张原便坐在一边,瞑目静听黄尊素读书——
午后秋阳依然炎热,黄尊素将一卷书读完,口干舌燥,端起挂在腰间的竹筒喝了一口水,他早已看到张原坐在一边听他读书,这时走过去拱手道:“介子兄——”
张原睁开眼睛,起身还礼道:“真长兄,辛苦辛苦。”
黄尊素笑道:“久闻山阴张三元有过耳不忘之能,今日真领教了,在下方才读的这一卷介子兄都记下了?”
张原笑道:“十之七八。”
黄尊素道:“可否让在下考考你?”
张原道:“请真长兄指教。”
黄尊素便从书架另取了一册书下来,向张原一扬:“《周官辨非》。”翻到中间,读了两页约五百字,然后目灼灼凝视张原。
张原先默想了一会儿,然后徐徐念诵,只略错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字。
黄尊素叹道:“过耳成诵,真有这样的奇才啊。”
张原道:“在下曾患目疾,不能久视,就养成了听书的习惯。”
黄尊素道:“介子兄要听在下读书,在下愿效微劳,在下看书有读出声的习惯,两便,哈哈。”
张原笑道:“以后我就跟定真长兄了。”
此后数日,张原一早去射圃健身、射箭,穆真真每次都比他早到,这堕民少女晨曦微露就起床赶过来了,帮着两个老军清扫射圃,那两个老军知她是张原的侍婢,人又乖巧,也不再向她索要银钱了,张公子对他二人可是恩惠不少呢。
黄尊素每次看书之前,就会主动过来问张原这书有没有读过,没有读过的话就邀张原去他号房听他读书,读毕一篇、一卷,二人往往会交流一下感想,都觉得对方敏悟精深,相互佩服,读书就要找到这样的同学,互相砥砺、启发,学业进步甚快,在诚心堂玄字班,张原与黄尊素的课业是最优秀的——
转眼就是八月初,这日张原醒来时听到密集的雨声,噼哩啪啦敲着屋瓦,而号房里还是黑洞洞的不见天光,张原现在已经养成了卯时初刻自动醒来的习惯,所以现在虽然不见天光,既已醒来,也知差不多就是那个时辰了,赖了一会儿床,起身点灯,用昨夜备好的水洗漱毕,开门看时,雨幕中微现天光,云层压得低,这瓢泼大雨看来还有得下一阵,今日射圃是去不了啦,张原吃了几块糕饼,便在灯下临帖,十三行洛神赋临摹下来,天终于亮了,雨也小了一些,想起穆真真,不知这痴女子这大雨天会不会也来射圃?
张原换上白皮靴,撑着油布伞,往射圃而来,一路上都没见什么人,走到射圃门边,就见那姓周的老军戴斗笠披蓑衣走了出来,见到张原,喜道:“张公子来了,小人正想去找你,穆姑娘送信来了,等了好一会儿,怕张公子因为下雨不来,就请小人去告知。”
张原跟着老军来到射圃北端的库房,穆真真立在檐下,青色的裙子自膝以下全湿了,颜色也变成了明显两截,湿处是青黑色,一双天足穿的是草鞋,满是泥浆,脸上却是喜孜孜的,福了一福道:“少爷,有四封信!”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呈给张原,她担心淋湿了信件,用油纸包得很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