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莫笑农家腊酒浑(第3/4页)
绍兴府试,上万名考生、两万篇八股文,按四百字一篇计算,那就是八百万字,要在半个月内完成阅卷评定放案,若是知府徐时进一人承担的话,那是绝不可能完成的,徐时进把绍兴府八县的县令和县学教谕召集到府衙一同阅卷,这样连同他和绍兴府学教授就有十八个人,负担大为减轻,每个县的县令和教谕负责本县的考卷,初选三百人,八个县共初选二千四百人,完成初选,八县县令和教谕各回本县,余下的阅卷就由徐时进和府学教授完成——
四月初九日八县考生全部结束府试,十二日开始阅卷初选,十八日完成初选,山阴县令侯之翰回到县衙,便让门子传张原来,见到张原,侯之翰道:“张原,今日府试初选已结束,山阴县一千六百多考生通过初选的有三百人,然后徐知府再从这三百人中录取一百二十人作为童生,童生是有名额限制的,山阴和会稽是大县,有一百二十人,其余六县都是一百人——我今日唤你来,是想问问你那两篇八股文是怎么破题的?”
张原便将“赵孟之所”和“君子喻于义”这两篇制艺的破题和承题背诵给侯县令听,侯之翰皱眉道:“我初选的三百人当中好像没有这两篇制艺,这怎么回事,难道遗漏了!”
侯之翰对张原寄予厚望,若张原连府试初选都未过,那连他都会大为沮丧,张原是他擢为案首的,张原不能通过府试那等于是说他无识人之明,可凭他的记忆,好像真没看到过张原的这两篇八股文,便让张原将两篇八股文完完整整地背给他听,确认未曾看过这份考卷——
侯之翰心道:“莫非徐时进要刻意打压张原,把张原的考卷抽去了,这也欺人太甚了吧!”便问张原当日交卷的情景,听张原说徐知府对他那两篇制艺很赏识,侯之翰笑了起来,说道:“你却不早说,倒害我为你空担心,如此看来徐知府是早把你取为童生了,好了,你回去静候佳音吧,我这几天是累得头晕眼花了,要早些歇息。”
张原回到宅中,此后数日安心读书、练字、与两个小外甥玩耍,等着府试放榜。
四月二十四日午前,张原正在西楼书房看《昭明文选》第二十三卷,这一卷选录的是魏晋古诗,魏晋诗歌有一种率真之气,读到好诗真令人神清气爽,忍不住要大声吟诵起来: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后代诗家所激赏,谢灵运自己也说“如有神助”,张原正品味诗意,武陵跑了进来,大声道:“少爷,杭州的秦先生来了。”
“秦先生?”
张原一时没明白是谁,随即醒悟是秦民屏,心想:“秦民屏怎么来了?”赶紧放下书卷,前去相迎。
秦民屏带着六个土兵恭恭敬敬立在竹篱门外,见张原出来,秦民屏率先跪倒,张原扶之不及,赶紧也跪倒道:“秦兄,你这是折煞小弟了!”
秦民屏肃然道:“贤弟,这一拜你必须得受,愚兄是代十万石柱土民向你拜谢。”
张原听秦民屏这么一说,顿时满脸喜色,起身扶起秦民屏,问道:“朝廷赦免马将军的诏旨下来了是吗?”
秦民屏也是满面笑容,点头道:“正是,所以愚兄赶来告诉贤弟一声,我来此还要向令尊、令堂磕头。”土民重义,既与张原兄弟相称,那张原的父母也是他秦民屏的长辈了,所以一定要当面磕头。
张原推辞不了,就先入内院和母亲说了一声,扶着母亲到前厅,那秦民屏跪倒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响头,张母吕氏赶紧让张原把秦民屏扶起,寒暄了几句,伊亭扶张母吕氏进去,秦民屏便要告辞,说要赶回川东夔州去,张原道:“岂有此理,兄长远道而来,总要歇一晚再走。”
秦民屏道:“实歇不得,愚兄归心似箭,那钟公公的生祠已开建,我留十四名土兵帮助建祠,我这次来已向钟公公辞了行,不必再转回杭州,径自西归。”他绕道数百里来山阴就是为了向张原通报一声并向张原母亲磕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