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澎湃问吧网友问(第5/10页)

王祯《农书》记载了一种水力大纺车,在水力驱动下,“旋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遂使绩条成紧,缠于轫上……昼夜纺绩百斤。”《农书》虽成书于元代,但水力纺机出现于南宋后期是没有疑问的。这种当时最先进的水力大纺车技术辗转传入英国,启迪了十八世纪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发明,从而触发了工业革命的驱动力。而在中国,进入明代后,水力大纺车几乎销声匿迹。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问:如果宋没有被元灭,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进而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吗?

吴钩:假设宋没有被元灭,继续发展商品经济,也许它的未来形态并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概念来概括,但一定是一种更现代、更文明的社会形态。

问: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前面你说过说如果宋朝一直发展,可能发展出高度的商品经济。那么如果明朝统治者换做开明的君主,继承发展宋朝的制度,是否中国的历史就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但像中学历史课本上一些主流的观念又说明朝制度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当时的必然,和统治者个人选择无关。想听听你的看法。

吴钩:明朝与宋朝,就制度而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特别是明初,其立国精神简直跟宋代的背道而驰,比如宋朝对开拓市场与发展商业持极大的兴趣,而朱元璋对这些却毫不关心。晚明商品经济的兴起,是不断突破了朱元璋定下的洪武型体制的结果。假设一下,如果以宋朝的制度一直发展下来,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出现资本主义,会不会出现君主立宪,但历史的可能性肯定远远大于明清。

问:如果有可能,宋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展下去?宋朝会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吗?

吴钩:这种假设性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提过一个“保龄球定律”:打保龄球,你的球发出后,半途被人截住,那么在如果没有发生被人截住的情况下,你的球究竟能击倒几只瓶子,只能是一个未知数,永远也不知道答案。换言之,历史上那些因为突发事件而中断的趋势,你也不能断言它保持演化下去的结局。

最后,请允许我抄一段《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导言的话来回答你的提问:

这些征服王朝真的代表了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文化的“自然”发展中的大倒退吗?没有这些征服王朝,代表11世纪宋代中国特征的高速发育的形态和合理的组织结构就能延续下来吗?它们使得某些学者所说的出现于宋代的一个“近代时期”夭折了吗?或者说这些宋代的发展无论如何是死路一条,它们是被国力的局限、被中国的这种规模和多样性、被汉人的精英分子不能对实践和实效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关心所毁灭的吗?为什么在明代,当他们最终把蒙古人从中原驱逐出去时,仍不能恢复由宋代提供的更为高级的政府模式,相反,却继续保留了金、元时期制度发展的那么多方面,并恢复到了被所有征服者都推崇的唐代模式上来了呢?这些都是很复杂的问题,可能得不到解答。

宋朝“积弱”吗?

}kt}——答澎湃问吧网友问之三}/kt}

问:宋朝的军事真的很弱么?但,不是比汉唐还富有么?

吴钩:宋朝的军事力量其实并不弱,你想啊,赵宋立国之初,中原尚未统一,割据政权林立,如果宋朝军事力量很弱,它又是如何统一中原的?

再看南宋后期,有人统计过,蒙古军团征服中亚霸主西辽、荡平花剌子模帝国,都不过用了一年的时间。驯服斡罗斯联盟,灭木剌夷国、黑衣大食,都是用了不足五年的时间。灭西夏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捣毁大金帝国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征服南宋用了多少时间?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么长时段的抵御,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宋朝的悲剧是碰上北方草原民族最强盛之时,它们此时已不是汉唐时的部落文明,而是有了国家建制,动员能力与技术水平都远远强于以前。而且,中国在唐时失去了长城防线与西北养马地,导致宋朝立国之后,骑兵的力量比较薄弱,又无法靠天险御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才是硬道理。可以说,宋朝的军事防线与进攻力量因为这先天不足的原因,给我们的印象,便显得有点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