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第11/14页)
“无念为宗”,《六祖坛经》及《神会语录》中已详说。惟“知之一字,众妙之源”之说,《神会语录》中未多言及。“真心无念”,而却“灵知不昧”。故“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此点或者宗密于神会之后,续有发挥。后来王阳明良知之说,颇与此相同;不过阳明专就道德方面之知言耳。
禅宗教人,不重文字。上述各派之主要宗旨,乃宗密以学者之资格,考察所得。宗密云:
宗密性好勘会,一一曾参,各搜得旨趣如是。若将此语,问彼学人,即皆不招承。问有答空,征空认有。或言俱非,或言皆不可得,修不修等,皆类此也。彼意常恐堕于文字,常怕滞于所得,故随言拂也。(《禅门师资承袭图》,《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十五套第五册页四三六)
禅宗后学,常恃机锋,令人言下顿悟。不以语言文字,述其意见。惟“好勘会”之学者,乃始述之于文字。勘者研究,会者比较,勘会即比较研究之意。
宗密又各设一喻,以明诸宗异同云:
如一摩尼珠,唯圆净明,都无一切差别色相。以体明故,对外物时,能现一切差别色相。色相自有差别,明珠不曾变易。然珠所现色,虽百千般,今且取与明珠相违者之黑色,以况灵明知见,与黑暗无明,虽即相违,而是一体。谓如珠现黑色时,彻体全黑,都不见明。如痴孩子,或村野人见之,直是黑珠。有人语云:此是明珠,灼然不信。却嗔前人,谓为欺诳。任说种种道理,终不听览。纵有肯信是明珠者,缘自睹其黑,亦谓言被黑色缠裹覆障。拟待磨拭揩洗,去却黑暗,方得明相出现,始名亲见明珠。(自注:“北宗暡即上第一家暢见解如此。”)复有一类人指示云:即此黑暗,便是明珠。明珠之体,永不可见。欲得识者,即黑便是明珠。乃至即青黄种种皆是。致令愚者,的信此言,专记黑相,或认种种相,为明珠。或于异时,见黑梙子珠,米吹青珠碧珠,乃至赤珠,琥珀,白石英等珠,皆云是摩尼。或于异时,见摩尼珠,都不对色时,但有明净之相,却不认之。以不见有诸色可识认故,疑恐局于一明珠相故。(自注:“洪州暡即马祖,上第四家暢见解如此。”)复有一类人,闻说珠中种种色,皆是虚妄,彻体全空。即计此一颗明珠,都是其空。便云都无所得,方是达人。认有一法,便是未了。不悟色相皆空之处,乃是不空之珠。(自注:“牛头暡即上第五家暢见解如此。”)何如直云:唯莹净圆明,方是珠体。其黑色,乃至一切青黄色等,悉是虚妄。正见黑色时,黑元不黑,但是其明。青元不青,但是其明。乃至赤白黄等,一切皆然,但是其明。既即于诸色相处,一一但见莹净圆明,即于珠不惑。但于珠不惑,则黑既无黑,黑即是明珠。诸色皆尔,即是有无自在,明黑融通,复何碍哉?(自注:“荷泽暡即上第七家暢见解如此。”)若认得明珠是能现之体,永无变易。(自注:“荷泽。”)但云黑是珠,(自注:“洪州宗。”)或拟离黑觅珠,(自注:“北宗。”)或言明黑都无(自注:“牛头宗。”)者,皆是未见珠也。(《禅门师资承袭图》,《续藏经》第一辑第一编第十五套第五册页四三六至四三七)
宗密对于神会学说之认识如此。故以神会之说,为“遍离前非,统收俱是”也。
【注】此后禅宗分为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此五宗皆推其源于慧能,今不具述。
(五)宗密和会“宗”“教”
宗密对于“宗”中之各派别,皆详加分析,如上所述。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即以宗中之某派,和会教中之某派;宗中某派所以讲如此之修行方法者,即因其暗中根据教中某派之教义也。在此序中宗密分禅门为三宗: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其息妄修心宗,包括上述七家中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四家,云:“南侁(智侁第二家)北秀(神秀第一家)保唐(无住第三家)宣什(第六家)皆此类也。”(《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二,《大藏经》卷四八页四〇二)盖此四家皆主“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同上)故合为一家也。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上文已述。教亦有三种: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