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还是不推销,这是个问题(第3/6页)

孟子接着教训陈代:“你方才还说什么受点儿小委屈好占大便宜,你这完全是从利益出发来想问题,太反动了!照你这么说,就算多受些委屈占点儿小便宜也是划得来的了,反正都是有赚嘛!嗯,我真得好好做做你的思想工作不成,让你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陈代心说,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人生观、世界观早都定型了,况且我想干什么谁能拦着我?现实诱惑又那么多,无论您再怎么说,我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瞧您以前又是提倡学习尧圣人,又是提倡学习舜圣人,可诸侯权贵们虽然嘴上都说得好着呢,实际上不还是该贪的照贪,该坏的照坏吗?不过呢,表面上还得装出恭恭敬敬的样子,挑大拇指赞美您的大道理,谁让您是老师呢?

孟子哪知道陈代心里的弯弯绕,语重心长地说:“我再给你讲一个赵简子时候的故事——”

陈代连连赞叹:“老师您讲得真好,真及时!学生提议,您讲的这个故事咱们回头得写进《孟子》这本书里去,好作为传世经典、万世典范!”

孟子白了他一眼:“我还没讲呢!”

孟子讲的这个故事又是和打猎有关的。

主人公之一叫做嬖奚。先得介绍一下他这个名字。我在“公孙丑篇”里讲了许多古人起名字的方式和称谓的方式,远远没有讲全,这里的这位嬖奚就是一种没讲过的情况。所谓“嬖”,既不是姓,也不是字,而是“宠臣”的意思,“奚”才是他的名字。这种称谓有些像英语里的Professor John(John教授),Doctor Jack(Jack医生),如果有人想自豪一下,可以说这种称谓方式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早了多少多少年。

一般前边带这个“嬖”字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梁惠王篇”的最后一节不是有个给孟子使坏下绊子的嬖人臧仓吗?现在这个叫“奚”的嬖人也不比臧仓好到哪儿去。嗯,为了顺口起见,我们就叫他嬖奚好了。

嬖奚是赵简子的宠臣,赵简子又是谁呢?既然身边有个嬖奚,想来赵简子也不会是个什么好主子吧?

这倒错怪赵简子了,难道宠幸大坏蛋的就一定不是好主子吗?和珅是个超级大坏蛋、超级大贪官,构筑了自己庞大的贪官关系网,这谁都知道,可他不正是打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大臣吗?有人认为“康乾盛世”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样看来,贪污腐败好像并不影响国泰民安呀。这个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横行肆虐的时代却恰恰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最兴盛、最让人一提起来就激情澎湃的第一盛世,这个现象真的很颠覆人们的常识。所以,同样的道理,嬖奚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赵简子的昏庸。

事实上,赵简子不但不昏庸,还是个大大的干材。

赵简子到底是谁?这位爷恐怕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提起他的爷爷来,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就是“赵氏孤儿”里的那位主人公,赵武。

赵家是晋国六大家族之一,姓姬,赵是他们的氏。上本书说过,男人是更在乎氏的,所以按现代的眼光,也可以说他们就是赵姓。

赵简子把赵氏家族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咱们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就是赵简子当年筑城营造出来的,不过当时的名字叫晋阳。晋国当时的首都是“绛”,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侯马市,晋阳则是赵简子搞出来的新兴城市。赵简子很有眼光,晋阳这地方一直到近代都是中原一带的军事要地。当年阎锡山占着山西,人家送他一副对联:“都督阎公雅望,晋国天下莫强。”这是天成妙手啊,上联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以当年的都督阎公指现在的阎锡山,下联眼熟吗?就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篇”。

赵简子不仅有个著名的爷爷,还有个著名的儿子,这就是赵襄子。读过“梁惠王篇”的朋友应该记得,我在那里可没少提这位赵襄子的风采神韵——真不记得了吗?不就是灭了智伯然后被豫让行刺的那位吗?不就是和韩、魏两家瓜分了晋国的那位吗?此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这些事情都是我在“梁惠王篇”里讲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