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人间佛国(第11/15页)
而梁朝的下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帝王——平定侯景之乱的梁元帝萧绎(原来的湘东王),虽然性情狡诈刻薄,却也是位著名的嗜书之人。萧绎读书无数,藏书无数,连著书都堪称无数,诸如《丹阳尹传》《周易讲疏》《连山易讲疏》《筮经》等,著作等身,而且看来还是位易学占卜专家。在西魏大将于谨兵临城下的时候,萧绎自知不敌,却没有忙着逃跑,而是下令烧书,结果一把大火,把宫内珍藏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毁于一旦。萧绎做了西魏的俘虏之后,西魏将士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烧书,萧绎痛愤地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看来真是爱之深而恨之切啊!
《南史》谓萧绎“聪悟俊朗,天才英发,出言为论,音响若钟”。萧绎从小便受到萧衍的喜爱,及年稍长,又“常自比诸葛亮、桓温”。至于读书,更是大大出名,《南史》谓他“性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五人各伺一更,恒致达晓。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读失次第,或偷卷度纸,帝必惊觉,更令追读,加以槚楚。虽戎略殷凑,机务繁多,军书羽檄,文章诏诰,点毫便就,殆不游手。常曰:‘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看这架势,比什么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简直都不在以下。
读书本来绝对不是坏事,可从萧衍到萧统、萧纲、萧绎,读的书不是文章经典就是佛道经书,却唯独忽视了对帝王权谋之术的学习,学而不以致用,徒唤奈何!
萧衍开创的梁帝国在他自己的晚年里便已经走到了终点,而在萧绎一代彻底灭亡,其间并没有经过多长的岁月。灭亡梁朝的西魏军队并没有在南方占地扎根,而是大肆抢掠,把无数珍宝和数万男女百姓一路押回北方。这些俘虏之中有不少大家门阀子弟,却分别被配给西魏将士为奴为婢,不但一路之上受尽凌辱,并且还要准备迎接到达北方目的地之后的更为惨痛的人生。
十
随着时代的推移,也随着佛教在中土的传播越发兴盛,梁武帝也继罗汉、菩萨们之后被后人赋予了神话色彩。明代最著名的话本“三言二拍”当中就有一篇以梁武帝为主人公的故事,题目叫做《梁武帝累修成佛》,而时人对佛陀思想的市井化理解也在这篇故事当中一览无余:
梁武帝本是一条曲蟮,因得近水楼台之便,听了大通禅师讲《法华经》三载,颇有心得。正巧,一个小和尚不小心,锄草的时候把曲蟮给误杀了,曲蟮因为那三载听经的因缘,便转世为人,生在了一户范姓人家。小范长大之后进了寺院,做了多年杂役,虽然大字不识,却能熟练背诵《法华经》。后来,小范听说了大通禅师坐化的消息,心有所动,便向寺中长老“求个安身去处”。于是,长老施展神通,使他投生在了一户黄姓财主家里。投生之后,这个小孩子天生异常,哭哭闹闹地不肯吃奶,黄财主没办法,请附近一位高僧帮忙,高僧一看便知原委,轻易就解决了孩子的问题,还说这孩子很有佛缘,应该寄名出家。后来这孩子长大些了,果然寄名出家,被高僧取名为黄复仁。
黄复仁长大之后,长辈给他定了亲事,偏巧,这个媳妇是“摩诃迦叶祖师身边一个女侍,降生下来了道缘的”——这样一门婚姻当真离奇。结婚之后,两口子是真正的相敬如宾,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过。
再后来,黄复仁竟和妻子结拜为兄妹,一起粗茶淡饭,青灯礼佛,终于双双坐化。
各自投胎,黄复仁投生萧家,妻子投生支家,黄复仁终于成了萧衍。
萧衍自幼不凡,长大成人之后成了梁朝的开国皇帝。但他虽然做了皇帝,心中却是向佛,做了不少的善事。
有一天,萧衍做梦,梦到一条蟒蛇,自称是郗皇后,只为生前嫉妒心毒,死后变成蟒身,受此业报,希望萧衍能够念在夫妻情分上,广做佛事,让自己脱离苦海。
这位郗皇后本是萧衍的正宫皇后,生前嫉妒心很重,萧衍但有宠爱的妃子都会遭到郗皇后的百般毒害,死于其手者不计其数。萧衍无奈,听说鹝鸟做羹,饮之可以治妒,就让人按照此法做羹给郗皇后吃。果然,这办法还真有些作用,可郗皇后没多久就知道了此中原委,再也不吃鹝鸟羹了,于是妒性复发,继续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