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身世之谜(第4/5页)
郭皇后一听,冷哼一声:“毒蛇始终是一条毒蛇,现在它看到不对头了,老实下来。一旦得势,还会咬人。”
不是这个主不召赵祯喜欢呢。什么人都咬,石坚也咬,吕夷简也咬。
这一句话也说到赵祯的心底了。
老吕也看到朝中基本上进入了轨道了。他正准备回西京,可第二天进宫后,小黄门下旨了,让他改授武胜节度使,出知陈州。
吕夷简如果晴天霹雳,都让这道圣旨听得呆了。在他想法中,现在他努力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在小皇帝面前留下一个好应象,可现在好了。连一个西京太守的位置都保不住了。一般来说,当朝宰相罢免,不说到几大京都出任太守,也会到各路首州担任知州。可陈州什么东东?
虽然离京城很近(今河南周口),但只是一个上州而己。不过他手眼通天,特别是宫中,还有许多太监与他眉来眼去,一打听,从内侍阎文应嘴中得知,是郭皇后搞的鬼。
吕夷简脸一沉,这个仇他是记上了。但现在没有办法,只好走马上任。
这时候赵祯才准备为老太后下葬。至于李宸妃的遗体,先放着,有大臣建议也一道与刘太后下葬,但赵祯说了,这个要等到石坚回朝后商议,研究一个细致的礼仪。
这些大臣听了眉头一皱,与石坚研究其他的,管用,但与他研究礼仪,最后只会弄巧成拙。可没有一个大臣敢说,现在看出小皇上心理了,石坚要大用了,而且是真正大用了。不过这对王曾他们可都是一个好消息,朝廷早就该如此了。
刘娥下葬,恩怨也罢,面上也要做得过去。很隆重,赵祯自己也必须要亲自扶灵。
然而,就在大队人马刚到达巩县时,一件大事发生了。
PS:对于石坚答应的那些条件,有大大反对。再次解释一下,不算字。
首先说一下,历史上宋朝的税务收入,在这时候大约在一亿两千万贯。最多的时候是王安石执政时,一亿六千万贯。但那不算,是老王胡整。也就是说最恰当的税务收入是一亿两千万贯左右。而契丹以钱物两者相结合,还有进贡。大约在一千万贯。因此我说现在经石坚的影响,税务在三亿五千万贯,是合理的。再多,就是老吕学习老王在胡整,百姓吃不消。
石坚为什么答应这些条件。各位有没有想过,现在的宋军战斗力真的很差,指望现在到草原上交战,根本不可能。而契丹很大,至少面积比宋朝还要大。不可能一口吞下去。如果不作出一点让步,只好打下去。首先来看看契丹各部族的反应。唇齿相依的道理各部那些族长不是不知道,最少象宋朝统治者那样引狼入室的事情,不会有多少部族去做。现在石坚作出一些让步,那么一看,哦,宋朝只对关内关注,关外太贫困了,人家没有兴趣,那么就继续内斗下去。最后大家力量一起小了。这比石坚冒着危险进攻,是不是更划算一点?
还有一条道路可走,就是不进攻契丹。但要防守,大家看一下地图,从唐山的南面一直到朔州,是多长的防线(其他地方防线更长,但对宋朝的京城危胁不大,如果从陕西发起进攻,对于契丹来说,得不偿失,从战略角度来看,没有人愿意作出这种选择)这样的防线,面对契丹的冲击,得要驻守多少士兵,而且长城大多损毁,各个关卡与砦堡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全部修建好的。那么面对契丹的举国来攻,最少得要驻守六十万人。并且石坚也要回朝了。这样的军队,就是开支一项,将会达到多少?就是王安石那样敛财,朝廷钱也不够。军费就占了大头。不要说多,只要节省两十万军队,几年下来,这笔钱就节约回来了。
这也是石坚在条约中最吃亏的地方。可这笔钱对契丹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但对于石坚来说,并不算什么。用己长对彼短,为什么不能做。而且条件不丰厚,契丹人会甘心丢掉幽云十六州?当然,还会对付契丹的,马上就要写到。各位别急。
条约中第二吃亏的就是还出四州。各位,对于这段历史也许大家并不清楚。契丹的前身就是将薛仁贵的儿子唐朝第一个节度使打得大败的奚部。因为唐朝的瓦解(隋朝为土崩)壮大起来的。然后就将这四州吞并下来。这是很早的事。如果石坚讨要幽云十六州,还有一个说法,可占领四州,就会逼得契丹不能妥协。无论石坚给再多的钱,也会要一战的。因此石坚不得不退出四州。但石坚有石坚的计划。各位且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