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税务改革(第4/6页)
这也很好,不象某些百姓活活被利滚利剥削得家破人亡。虽然利率还很重。但就因为这还很重坏了事,这将会为国家带来大量收入。于是强行摊派,有许多百姓根本就不需要这笔贷款。还有下边的官吏,巧立名目,这样算那样算,把利率提到一部以上。国家富了,或者暂时收入多了,小老百姓全部破产。
这也是石坚不同意银行强行摊派的原因。而且他也硬性做了规定,利率百分之十五就是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就是百分之二十。不要搞其他的花头。如果发现,一率从严处理。不能不说,那个历史上的小安子,给石坚带来许多启示与警告。
然后是水利法。虽然司马光说劳民伤财,这也是王安石变法中少数另人齿诟的地方。某种程度上,是劳了民,可在国家集中领导,开挖河渠,充分调节,对百姓的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第四就是保甲法。熙宁三年颁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很好。可是小安子衣食无忧,却忘记了老百姓不是一天到晚闲得无事做。于是随你怎么玩吧。让他一整全国整出六百多万保丁,而且自己出钱出力。本来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这纯是瞎折腾,这些保丁保家卫国?扯!
第五,就是免役法,又叫募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可是当官的叫你做事敢不做,于是差役不减,农民再次增加一次税务。千家万户再次受苦受难。
除了这些,还人任子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等等。这些变法,都有一个特点,本意是好的,但都没有顾及实际,或者叫痴人说梦。国家暂时钱是多,可是宋朝却开始正式的走下破路了。
可是改革必须得立即实行。一是钱少,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钱贵物践,这已经妨碍了正常的百姓生活。因此吕夷简才大着胆子印了一回交子,却捅出来天大的漏子。
二是本来宋朝各种税务制度含糊不清,有些混乱。加上现在的变化,如象两湾大陆,那就税收,还不如叫收保护费。有的地方免一年,有的地方免两年,还有的地方不知道如何收税。现在全部靠灵活机动。这机动到最后,还是要出事。因此必须将税务规范起来。
三是别看现在宋朝有钱,可一算帐还是出大于入。现在朝廷有钱,那是因为石坚的三次拍卖。从宁夏路龟兹路的土地矿山,再到南洋群岛,再次京城后的一次拍卖。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十亿贯出头的进帐,那么朝廷就是收入巨大,还是严重欠帐。因此要有一个方向。石坚不当宰相,可以东搞一下,西搞一下。现在不行,也得有一个预算。
石坚看着深思的众人,再次提起笔写道:“开源、节流。”
如果范仲淹在此,也许会明白一点含义。
石坚说道:“增加财政的措施无非就是这两点。开源,就是开出新的财源,一是新大陆来的资源,二是各种新产品带来的收入,三是新经济方式带来的经济收入。但有一点,财源的增加模式,不能从百姓头上掠夺,那怕是商人,当然那些不法商人除外。”
听了石坚的话,全部点头。这些人大多数也有产业。石坚其实在心里叹息一声,当时王安石变法,连这点都不考虑,如何不失败?
“然后就是节流。表面上是节约开支,但准确地说,是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如不需要的冗兵冗官,还有不需要的费用,而不是节约所有开支。如对百姓的安置,水利工程、道路等工程的实施。”
也许到现在大家才明白道路的好处。这一次各地行军速度快,也是因为有了好马路。还有确实马路的出现,一开始不觉得,但时间一长,有路的百姓比无路的百姓生活的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