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显形(第5/5页)
然而最大的危机不是这个,而是京城。接受张士逊的消息,满朝文武都呆住了。这是江宁,只是几千禁军。如果京城驻扎的几十万禁军,也象这样乱,那整个大宋就完了。也别打了,只要京城里禁军全部造反,攻入皇宫,来个斩首行动,如那个李织所说,将所有赵氏子弟杀了。就是石坚马上回来也没有用,难道真让他向那个王爷效忠?
这次天理教得到石坚的消息动用了信鸽,因此比朝廷还要快,那个接到石坚写出策略的太监还没有到京城。当然,现在他们也知道石坚到了江宁府,不在大洋岛,可派了快马到江宁府,机速房的探子却带来了石坚离开江宁府,又回到了大洋岛的消息。这让赵祯和刘娥感到郁闷。
但总算是一个好消息,石坚终于知道现在朝廷的局面了。想来他不会袖手旁观吧。但想到朝廷以前对待石坚的种种,还有这两次石坚恰巧和朝廷错遇,让他们认为石坚会不会故意这样做。让朝廷知道离开他,会有多大的后果。
当然石坚也没有这想法,至于天理教想要叛乱,他都有认准了。可没有想到交子出了这么大事,让全国百姓人声鼎沸,怨气冲天,而这正是天理教星火燎原的最佳土壤。其实石坚这次出行,主要还是找贺媛的,毕竟和宋人的理念不同,他爱国同时也爱家。不过他虽然后悔这次收获不大,但其实不能这么说。正因为他的出现,得到了李晓风的情报,才使得朝廷对北方有了准备。否则在懵懂之下,都有可能让契丹人长驱直入,那才麻烦了。
这一点连李晓风也没有想到,当然如果那样,就是李晓风后面立下大功,也救不回局面了。
因此,朝廷这种危难的情况,没有调动边境的部队,反而增加了许多武器,特别是那些大炮,为了守城提供了最大的保障。同时也为等待石坚回归创造了时间。
后来史书记载这件事,说到这是大宋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时候,群臣仓惶不知所顾。而太后在宫中更是为以前猜疑排挤石坚后悔懊恼,加上国势危急,茶饭不思。
当然,渡过了这段时光,就象是渡过了最黑暗的黎明一样,大宋终于慢慢拉开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盛世辉煌。而这一切,正寄托于经过这次的教训,朝廷开始真正对石坚放权。
史书还说道,当时石坚幼年曾为真宗写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明处是讴歌真宗,是不是代表着他自己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因此野史根据这段史书,称呼石坚为大宋之风流才子。(呵呵,明白这名字的来历了吧,不过让狼们失望了。但主角香艳程度,为了满足各位的需要,我已经增加了许多内容和妹妹)
就在众臣不知所顾的时候,薛奎突然说道:“太后,皇上,切莫着急。石大人既然在江宁都能布下一局,那么肯定会在京城布下一局,为皇上与太后排扰解难。”
江宁府这次侥幸保住,是多方面的原因。可是石坚的光芒将张士逊与石达龙的功劳掩映住了。当然石达龙获得消息的来源,说起来也不光彩。张士逊这次更有许多漏洞百出。只是杨偕再次进入了朝廷的视野。当然他也违了例,本职工作不顾,跑到江宁去了,可功远大于过。在各地传来不好的消息时,也只是江宁府这一战勉强算一个亮点。还有赵师旦,过了好半天,赵稹才尴尬地说是他的侄子。
能不尴尬吗?本来他是朝中攻击石坚最多的大臣之一。现在人家破例让他一个布衣出身的侄子立下这样的大功。这两个人不能比了,一比他这个品性也太差了。
众大臣看到他这样子,都感到好笑。不过赵祯高兴,立即传旨让这俩人进京,那是要重用了。
然后召梅道嘉进殿,因为他的官衔太小,还没有资格参加朝会。
一会儿梅道嘉进殿,他说道:“石大人离开江宁时,是留下了三条计策。江宁府是其中之一。”
“三条计策?有没有关于京城的?”赵祯着急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