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裂(第2/4页)

她这是在说气话。如果老百姓说说石坚是神仙还可有可无,但她执掌全国大政,说石坚是神仙,这不是在诛心吗?何况她真的舍得让石坚做宰相?如果舍得,也没有这么多矛盾了。

王曾叹道:“太后,什么例能破,什么例不能破?如果一个大臣能象石大人这样有惊天动地的才华,还能为朝廷拼死效力,并且不贪图名利。稍违一下祖制也是可以。当然臣也不是很赞成。但有些例子不能破。玄宗爱薛讷封为节督使开藩镇之乱,爱高力士开宦官之祸。这两个人都不是大祸害,但因为开了这个头直接导致中唐衰落。这也是吕易直(吕端)吕相小事不拘,大事不退的原因。”

刘娥还是不服气地说:“曹利用之死,罗崇勋关没有参预其中,他去查案,也是奉哀家的懿旨前去的。”

要是在平时,王曾早就急了,这比劝刘娥不要穿龙袍还要费力气。可现在一个在收拾行李要走人,一个抱着死理不放。他只好耐着心规劝。他说道:“太后,如果罗都统安心办案,也就罢了,可是他却借机公报私仇,诬蔑曹大人谋反。以一个宦官,诬告朝中一品大员,已经当斩。太后再想想,就算石大人这回的态度粗暴,可为什么鲁大人临终前,连家事都没有吩咐,而是委托石大人处理此事?石大人和鲁大人与曹大人有恩否?与罗都统有仇否?”

说到这里,王曾看着刘娥的神色,看到她有些意动,但脸上的怒容还是未减,他忽然想到了石坚的真正用意。实际上这次罗崇勋这么大胆子,何尝不是刘娥授意,或者罗崇勋也在揣测刘娥的意思去办的。现在刘娥没有了节制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石坚这次打击野心勃勃的内侍,何尝不也是对刘娥的规劝。

王曾又说道:“如果太后非要法外开恩,臣也是无话可言,只是石坚也要离开京城了。”

刘娥冷哼一声:“他是不是又要草民累了。”

王曾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并且将石坚说的将祸害元昊十倍的事特别提出来,当然最毒妇人心他可没有说。

刘娥又将茶杯扔在地上,厉声道:“他这是在逼宫,他这是在诬蔑哀家,哀家什么时候要杀他!好,哀家马上将所有大臣召进宫来品品这个理,既然他说罗都统诬蔑曹利用该杀,那么他诬蔑哀家该不该杀!”

王曾这时也火了,他也大声说道:“太后,石大人也没有说过太后肯定会杀他。臣只知道他说过两句话。一是等到事情结束,大宋再无外敌,我还会呆在朝中?我还要留着这条性命,为大宋将这个狡猾的敌人消灭?他如果怕死,还会带领着一万人深入虎穴?臣没有上过战场,可也知道那时候每天都会是有可能九死一生。太后,勿要为一个太监伤了大臣的心!”

他只是告诉刘娥,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了,人家石坚可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样的人,他更不是贪图名利,只是想让宋朝强大才进入朝堂的。一旦事情一了,你想留人家也留不住。第二也是告诉她石坚要离开京城,可不是怕死,他留下这条性命,是为了帮助大宋消灭敌人。

这回王曾可真急了,石坚现在为了迅速离开京城,合府上下一百多号人全部在收拾东西,这个老太后还在这里唧唧歪歪。

也许是王曾的大声将刘娥惊醒过来,她嗫嚅道:“可是哀家身为太后,他毕间是臣子。”

王曾这才长叹一口气,明白了,刘娥现在与石坚顶牛,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她是抹不开面子。他再次说道:“太后,刘备为了请诸葛亮,三顾茅庐,最后一次还在诸葛亮床前等了几个时辰,省怕打扰他的睡觉,史书没有说刘备失去君王之仪,反而说他们是君臣之间的典范。先帝临去,托孤石不移,让他以一少年身份,官居极品,使石大人最后终于将西夏平灭。让整大宋的百姓称道先帝慧眼识珠。就是石不移本人,对待百姓也从来不摆架子,要什么面子,所以士兵才乐于被他而用。太后,知错能改,特别是太后你,这更是美德。”

“好吧,哀家就听从你的意见。但如果石坚妖言惑众,事情没有他所说的那么严重,哀家一定严惩不待。”

实际上她等于是变向曲服了,旁人还会有可能,但石坚怎可能妖言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