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大床(第2/5页)

现在的和州是比以前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这次王坤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加上石坚也回到了和州,于是将这几个工厂全部搬到了和州,这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了无比的繁荣。因为手中有了钱,并且和石坚处得久了,而且经手的钱数目越来越大,他对钱也看淡了。于是出资修了几条马路。一条是通往江宁府,一条是通往裕溪口,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这里适合造深水码头,二是离裕溪河不远,这条裕溪河虽然不长,但上通巢湖,下达长江,乃是江淮一条要道,无论是陈琳北上还是孙曹争霸,都利用了这条河道。同时还修一条马路到达京城。最后这条马路有一千多里路,耗资无数。但是对王坤影不大,凭着他现在的三成收入,这点钱还不在乎。

与此同时,海客们在江芨的响应下,也在全国大造马路,一条是京城通往泉州的大道,这条道从开封直穿亳州,下庐州和州,奔江宁,真达泉州,因为考虑到沿江一带还有许多富户海商,在江宁又修了一条岔道,奔淞江,回杭州达泉州。还有一条大马路从京城出发,穿湖北湖南奔广州。还有朝廷修建到西北的马路。

这些马路的修造可不是光造几条马路这么简单。因为这时候人们对这马路一点也不懂,所以石坚都是按照他前世普标混凝土马路修造的。他可不想出现前世修了毁,毁了修反复浪费人力财力的事。这样不但需要大量的石子、黄沙、水泥,还有钢筋。因为炸药的出现,使矿石开采变得容易起来,可石坚不想使用国内的矿藏,他不但在大洋洲、两湾大陆标出了前世所有著名的矿藏,还在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马来群岛上标出了所有著名矿石分布区。这让宋朝政府还真的以为海外的土地比宋朝本土资源丰富,造成了他们更加不想放弃这些地方。当然为了节约成本,朝廷听取了石坚的建议,在淞江吴淞江口开始再次修建大规模的炼钢厂。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了海客的地位。最主要一点,使得人力资源变得金贵起来。

原来因为石坚新式纺织机器的公布,吞并土地现象进一步扩大,并且宋朝整个朝代并没有对吞并土地进行管理。这几条大马路的修造提供了大量的开矿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因为缺少人手,不得不涨工人的工资。据户部一份奏折写道:“兹是祥符年间,江南富裕地区工人日薪不足七十文,偏远山区低于二十文。现日薪已至一百余文,还劳者不足。”

现在那些土地大户也在喊有了土地,可没有人或者雇不起工人种植棉花。没有办法,于是终于出现了后世的情况,有许多不法的海客专门去非洲或者大洋洲等海外地方掳掠人口。不过相比于那些老毛子,显然宋人对这些外来户要人道得多。只要你好好做事,伙食和待遇还是不错的。一时间宋朝土地上黑人、白人还有棕色人种到处都是。这种风气还在扩大。连辽国和西夏人也有不少人潜入宋朝打短工。

朝廷先是有许多大臣对这种浪费钱物修建马路还是很不赞成。可后来的户部统计报告指出,朝廷上半年支出并没有因为修造马路而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只是许多大臣面对这股洪潮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出现过这情况,并且他们想弹劾都没有理由。因为从户部的另一个统计的报告指出,天下贫户自祥符中期一百六十多万户降低到四十几万户,这还多是灾区。也就是说天下开始渐近文人所描写的那种五谷丰登,衣食无忧的美好境界。

为此,刘娥甚至看到国库里的钱多得用不完,她又想修一条到达河北的大马路,不过被大臣以怕辽国人误会给阻止了。这些大臣都在算小帐,反正让这些有钱的海客折腾去吧,也不用朝廷的钱。你看,现在朝廷有钱多好啊,太后一遇到开心事,首先就说一声赏。不过只有少数大臣才明白石坚为什么到现在才放开那种机器的用意,因为现在水到渠成了。要是当年放开,还不会因为天下土地严重兼并,导致许多流民流离失所,天下纷扰。

小杨公公走了出去后,赵蓉才缓缓将前后道来。原来接到三川口大败的事后,朝廷都为之震惊。现在刘娥好不容易才将朝政稳定下来,如果此事公开,将对她的威信造成无比大的打击。她现在还将消息封锁起来,连报纸上都不敢刊登。朝中更是众云纷说,她才这想起有石坚的好处。无论什么事,他都一语中的。就连宫中那件大案,也让他抽丝剥屑,查了出来。她不由地怒道:“你们只顾吵,到是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要是石不移在此,那有这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