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雷大雨小 辽地南北(第5/6页)

驻守在这些关口的士兵和军将,除却几个重要的地方,其余全是老弱病残,完全是安置人口的区域。

也有些奖赏的意思,把这些打了一辈子仗也没什么出身的军兵都是安排在这些关口,也收取些进出的商贩行人的孝敬,与其说是满清的边兵,倒不如说是边关的门房。

满清的敌人是明国和西蒙古诸部,这两方势力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打到这边来,这些老卒也是享受他们的安逸生活。

不过在六月发生的事情,在察哈尔部东边的关口大康堡,却让守城的士兵目瞪口呆了,先是在中午时分许多惊慌失措的牧民,带着全家老小和牲畜都是涌过来。

每个人都是说,有土默特部的骑兵打过来了,几万人的大军,铺天盖地的骑兵,眼看着就要到辽中了。

大康堡身后就有驻扎满清大兵的重镇,广宁后屯卫也就所谓的义州卫,这边有两千正红旗的旗丁和两千蒙八旗的骑兵,加上在广宁卫的四千汉军旗,一共是八千的兵马,到这大康堡也不过是半天的路程。

可察哈尔部距离这大康堡快马不用一个时辰,那边正在大打,这不是说敌军马上就要过来了。

大康堡的守城头目,当年做过副佐领的,在入山西的时候瘸了一条腿,被安置在大康堡守关,倒是有几分决断,这么继续放牧民们进关,等大队的敌军过来,恐怕这边连门都关不上。

连忙把守关的士兵都给纠集起来,下去驱赶人群,准备关闭关门,并且派人去最近的义州卫通报消息。

关闭隘口的门的时候,混乱异常,牧民们的妇孺哭喊,还有些蛮横的牧民直接是掏出来刀子准备朝着里面冲,好在大康堡的这些守军虽然是老弱,可毕竟是经历过真实的战斗,杀了几个闹得凶的,沉着吓退牧民的时候,好歹是把门给关上了。

牧民在城下哭喊了一阵之后,看见远处的烟尘大起,知道所谓的“土默特部骑兵”就要过来了,这些察哈尔部的牧民们也就是四处的逃散而去,关上的这些八旗老卒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不断接近的大军。

以往都是满清的兵马如此逼近别人的国土,这次他们自己也是经受到了这个威胁,这些老卒们开始还拿着兵器弓箭,准备抵抗。

可在大军逼近,听到那隆隆如同雷声的马蹄声音,看见耀武扬威,张弓舞刀的凶悍骑兵之后,各个是心惊胆战,所在垛口的后面不敢动弹,这些土默特部的骑兵到了大康堡之前,在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后,前队的士兵纷纷下马。

自己这百余号人,靠着攀爬就能爬上来的小堡,怎么能够抵挡住这么多的蒙古骑兵,这位守关的头目已经是完全慌了,怎么办,怎么办,援军为什么还没有到,猛然间看见边上的一个高台,这瘸腿的参领想到了一个法子,就好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的低声喊道:

“点燃烽火台,点燃烽火台!!!”

大康堡当日间是明军堡垒的时候,城上可是烽火台的,可这点起烽火台冒起浓烟示警,需要牛马的粪便,如今这示警的效果多年用不到,那些牛马粪早就是被拿去肥田或者扫除干净了。

这名参领真是急了,很快琢磨到个法子,开口说道:

“脱了咱们的袍子,蘸水塞进去点,肯定烟不小,快点,要不然咱们爷们不是被这骑兵宰了,就要被后面行军法!!”

十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把身上的棉袍甚至是炕上的被褥都给拿了出来,那烽火台的台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堆放垃圾杂物的坑,一帮人猫着腰七手八脚的收拾干净,把身上的衣服和袍子被褥什么的添了进去。

浇上些油脂,敲打着燧石点燃了,然后又是浇上点水,经过一番笨拙异常的鼓捣,总算是折腾出来了浓烟。

折腾出来了浓烟之后,这些女真老弱反倒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满清根本就没有这一套应急反应的机制,就算是这边冒浓烟,也会被人认为是失火或者是什么别的,无非是病急乱投医而已。

陈永福在兴中坐镇本部,张坤和魏力则是在关前看着地形,这关口实在是谈不上什么险要,想要破关入辽中,就算不攻击这个关口,绕开边上的障碍突入,也是没有什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