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九章 问船 公府所见 南边(第4/6页)

这说的意思就是在商言商,而且主要的原因是朝鲜商人的原因,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即便是李孟不知道详细的情报,单单做生意这一项,就可以定郑家一个里通外国,甘为奸细的罪名。

这本是常理,满清也不是傻子,有这么个打听大明情报的来源,自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但现在胶州营倒是有事相求,也不会深究。

“莫要被本公发现你们郑家有什么勾结鞑虏的恶事,否则严惩不贷,起来吧,前段时间繁忙,这才没有见你。”

郑芝虎听到李孟这么说,心中松了一口气,却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说话,在地上恭敬的说了句“国公大人宽宏”这才是爬起身来,站起来之后,却心中醒悟,山东肯定是知道郑家和满清的勾当,但却不计较了。郑芝虎还在琢磨为什么对方轻易放过,就听到边上的宁乾贵开口说道:

“郑二兄,近日山东要从日本购入大批的铜料,需要用船不少,单凭山东肯定是不行,不知道郑家愿不愿意帮忙运输,这运费自然是好商量的。”

郑家船队来往日本和大明之间,每趟生意都是暴利,每一条船装着满船的货物出去,差不多装着满船的银子回来,若是运着铜料,利润的确是少赚了不少,这笔帐郑芝虎很快就算了出来。

在商言商,郑家海商出身,有暴利在前,却要让他们少赚银子,那就等于赔钱,真是满心的不情愿。

不过想想先前已经是得罪了齐国公,自己的大哥郑芝龙已经是说过,尽可能的结好,咱们郑家的荣华富贵或者都是要靠着这齐国公才能实现,郑芝龙脸上带着笑容,开口回答说道:

“宁先生,这等事还需要您亲自张口,真是折杀了,让灵山商行的掌柜们去我们那边打个招呼就是,肯定会给您办好,只是不知道,山东到底会需要多少的铜料呢?”

宁乾贵说了一个数目,郑芝虎吐了口气,这个数目,来往于山东和日本的郑家商船,只要把压舱的大石三分之二换成铜料就行了,不会影响船队正常的生意买卖,还有些额外的运费赚,这个生意倒是好做。

不过大明和日本之间,若想求大利,不应该做这个铜的买卖,大明白银买货物,到了日本卖掉货物换成黄金,这才是真正的大利,郑家的生意差不多都是这么做,其余的海商也是如此,铜料的生意,就算是铸钱,算上工匠、铺子子类的成本,也没有太大的油水。

想是这么想,郑芝虎脸上还挂着谦卑的笑容,以示自己是真心诚意想为胶州营做一些事情。

即便是坐在那里,李孟依旧是在那里看这边上的海图,等宁乾贵说完,李孟开口问道:

“郑家在山东的船只一次能运送多少人?”

郑芝虎心念电转,不知道对方问这句话的意思,可还是准备谨慎回答,犹犹豫豫的说道:

“国公大人,小人冒昧说一句,能运多少人这也要看路程远近,要是从福建运送到山东来,这些船最多也就是运八千人多些。”

“要是从杭州到灵山私港那边呢?”

李孟又是淡淡的问出了这句话,郑芝虎自以为猜到了李孟接下来的判断,心中大跳了几下,这李二郎的野心当真是不小,还好龙头派我来这里早作沟通,若是过去了,那什么事情可就晚了。

“国公大人,郑家在山东的这些船算上国公大人的船,一万五千人或者是一万八千人,还是有把握的。”

听到这话之后,李孟摇摇头,沉默了下说道:

“太少太少,你们郑家总是太过小气,南京和台州的船匠不都是被你们郑家搜罗到福建了吗,打个商量,材料工钱我们山东自备,让那些船工船匠来山东给本公造船,你看如何?”

郑芝虎干笑了几声,郑家能在海上取得近乎垄断的地位,除却郑芝龙的手腕能力之外,后期的把大明沿海的船工船匠集中到福建也是原因之一,郑家能造船,而且能造大船,其他人想要扩张则需要向郑家购买,这就有力的限制了其他人的发展。

齐国公固然要讨好,可也不能伤到了自家的饭碗,以山东这等恐怖的发展,若是让他们掌握了坐船的能力,那还会有郑家的活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