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2/5页)

这种逆转造成的结果有几个,其中之一是分裂,整个的国家更为削弱,外面有强敌的话,搞不好就是被这个强敌捡了便宜。另外一种情况是,地方上足够的强,远远超过了中央,那双方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地方变成中央。

鞑虏肆虐这么多年,明军屡战屡败,多少忠臣良将死于在关内关外的战斗之中,最让人痛心的就是督师洪承畴率领十三万明军出关,结果在松山全军覆没,女真满万不可敌,这种北宋末年辽国说金国的话语,现在也是用在满清女真的身上了,并且是说的理直气壮。

看报捷的册子,女真八旗,所谓的真鞑子差不多有八千,还有蒙古八旗也就是所谓的二鞑子,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汉八旗和三顺王兵马,以及草原上的蒙古散兵,这些都是强悍的敌人。

现在的大明军将偶尔斩获了几个,十几个的首级,管他女真、蒙古之类的,直接就是按照真鞑子报功,和大军交战的时候,大明军队对这些有辫子的都是一样的恐惧。

林员外郎也记得,前面几次入关人数还不如此次多,甚至女真八旗的数量也不如此次,可一样是在大明境内纵横来去,破军杀将。

这次来的这么多,肯定也要比前面几次强悍许多,但强了这么多的鞑子大军,却被山东兵马不声不响的全歼在河间府。

全歼是个什么概念,其余的大明军队的战绩上,已经好久没有“全歼”这个词了,这可是最难作假的战果,要想有全歼的战绩,怎么也得有十倍于敌人的部队,大明十倍于满清鞑子的时候不少,但却从无胜绩。

那这山东兵马会有什么样的实力,这山东如何能供养得起这么大的一支部队,不管怎么比较,中枢朝廷和山东地方,实力上已经是发生倾斜了,将来会如何实在是不可知,自己在这里秉承着上面的旨意死死追查,拼命挑刺,还有什么意见。

兵部的官员多少是懂点兵家军事的,所以这停军场上的几万首级给他们的心理震撼更大,让他们愈发的感觉不好受。

林员外郎脸色惨白的抬起头,清清嗓子,在外面停靠了一晚的首级,现在的气味实际上要淡很多,可这位林员外郎还是觉得有些恶心,他抬高声音喊道:

“众位,可曾点验出来结果了?”

林员外郎能估计到自己兵部的同僚可能和自己想的差不多,就怕其他衙门的要认真,那真会给自己这边带来许多的麻烦。

没想到的是,他这边高声一倡议,整个停军场上的各个衙门的官吏仵作们,都是纷纷抬头,高声的回答道:

“大人,我们这边点验完毕,和报捷名册上相符,都是属实。”

“我们这边也是……”“这边也和诸位一样……”

肯定的回答声音此起彼伏,差不多所有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脸色普遍很不好看,都有些心中惴惴的感觉,林员外郎的这个吆喝,真有些雪中送炭的味道,大家都不愿意在这里点检了。

林员外郎拿过一个折子,在附近找个木台垫着,在折子上写了例行的点验结果,然后自己拿着铜印盖了上去,并且用笔写上了点验的结果,然后各个衙门带队的头目纷纷在这个折子上附属签名。

兵部的官员们彼此对视,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其他衙门的官员凡是和外面打交道多的也是差不多的神色表现,这山东兵马委实是强悍的过分了。

林员外郎抬头看天,看太阳的位置,发现检查也就是过了一个多时辰,但方才认真点验的时候,只觉得时间太长,还以为自己点验了几个时辰。

“十三年的时候,我记得山东报捷,说是某参将率军和鞑虏在齐河县激战,斩首八百余,好像就是这个李孟啊!”

“没错,这捷报还是我经手的呢,当时报过来,杨老阁部气得跳脚,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结果辽镇和兵部联合点验的首级,没有一点掺假,这才是升总兵,加左都督衔。”

“啧啧,还真是有真材实料,那次张若麒的事情你还记得不,朝廷可是一分饷银都没有给……”

兵部的林员外郎本来还在细听,听到此处却怒目的回头,瞪着两名兵部的主事恶狠狠的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