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我是一个佣兵(第3/5页)
“这是小的在澳门一名富商家中买到的,想着咱们胶州营的军队也许用得着,花了二两金子就给买了下来。”
“二两金子!!?”
宁乾贵听到这个价格,忍不住出声惊呼,他可是熟悉这货物价钱,禁不住开口说道:
“这个价钱,慢说是一根手杖,一百根老藤黄梨木都是绰绰有余,这才买了一根……”
手杖已经是交到了李孟的手上,包金属箔的部分凹刻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最上面是“1600=40X40”等等数字次第向下,一直是到“400=20X20”,眯着眼睛看了一会,这应该是开平方根算式。
还没有想通的时候,那边神甫费德勒开口说道:
“佛朗机和尼德兰,现在整个欧洲的步兵团,都是和咱们胶州营一样的方阵战术,团长的手中都有这么一柄手杖,这手杖上的数字就是方阵在不同人数的时候,每排每列的人数,团指挥官看着手杖上的数字就可以排列出来,这些数字都是数学家们算出来的数字,准确无误。”
听到这番话,李孟顿时是动容,战场之上,方阵若出现人员伤亡,那就是出现了缺口,步兵方阵如果是出现了缺口,很容易被对手抓住这个缺口猛攻导致崩溃,必须要重新排列,而且在战场上,每一营的士兵有多少是披甲的,这些披甲的往往是要被布置在前列,披甲士兵构成第一排,构成方阵,这也是需要计算。
营千总们的数学能力并不是那么好,何况这平方和平方根在现代也都是需要相应的文字资料来实现,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那有时间去运算。
而今胶州营在战场上,因为战斗力的差别和武器的优势,一般都是用方队的正面来面对敌人,长矛方阵也是长方形的,但要是面对真正的强军,方阵肯定会有四面受敌的情况,始终保持方阵的状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根手杖或者说这根手杖提供的思路,对胶州营太有益处了。
李孟抬起头刚要夸奖这神甫几句,看见这费德勒神甫表情好像是在苦苦思索,李孟望过来的时候他正好是回过味来,开口说道:
“大帅,这手杖的长度,是队伍在行军和列阵的时候横排和横排之间的距离,指挥官就是拿着这个手杖来测量这距离,随时调整。”
费德勒神甫的官话说的字正腔圆,宁乾贵倒是听不出什么来,可孙传庭以及身后的那些亲兵都是悚然动容。李孟还没有开口,孙传庭先感慨道:
“想到这西洋番外之地,于这征战之道居然有这么多的研究,想想我大明,莫非真是不如了?”
从那神甫的话,孙传庭也能听出来,他一直不太了解的胶州营的军制和军阵很有可能就是脱胎于西洋的体制,看看如今大明的军队,再看看对方,确实是让人感慨。
军事史上,戚继光训练和欧洲的步兵方阵,被称为是古典军国主义的复兴,只是戚继光之后,大明帝国或者说是东方最后的军事辉煌就是万历皇帝的三大征,接下来就是无休无止的衰退。
而西方则是不断的向前发展,从瑞士的冷兵器步兵方阵,到西班牙和法国的火器与长矛结合的方阵,然后是火绳枪、燧发枪、火炮纯粹火器的战术,然后……领先了世界几千年的华夏帝国就这么被抛在了后面,直到今天还是在不断的追赶。
在这个时代,差距虽然不明显,但的的确确已经是被拉开,西方渐渐的领先了,刚才还很是鄙视的番鬼的孙传庭当然不知道这些,事实上李孟也不了解,但从那些仿制西洋的火炮,从火铳,到这根火铳所体现出来的战场理念,大明如今,的确是落后了。
“等今天事了,请费师傅写个具体说明的文字,要是方便就叫费师傅一起去,给兵器制造局的孙主事观看,让他们尽快按照咱们山东的需要造出来,要快。”
如果自己的营千总手中有这样的手杖,那么效率会提高许多,在战场上,快一丝的反应或许就是胜利。
李孟颇为正式的喊过来一名亲兵吩咐了,然后笑着对那费德勒神甫说道:
“费师傅,就算你一个人也没有招募回来,有这根手杖也是有功,咱们稍后论功行赏,来吧,把你招募来的那些人叫进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