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下不成 无力感 抓来问(第2/5页)

还有把天下人分四等,把汉人不当人,以及种种天下亿万民奉养百万蒙古人的政策,种种穷凶极恶的手段。

就是这样的鞑子,传国也就是百余年,还被称为正统,也是华夏之君,大明帝国也要给他修元史,承认他们的地位。同样是这批蒙古人,在被逐出中原,重返草原之后,就成了蛮夷禽兽。

在这样的观念下,李孟心中所担心的,李孟所想要使用贯彻的,实际上是和这个时代完全格格不入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天下间的势力没有什么人把关外的满清鞑子当成什么可怕的威胁,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支同样在争夺天下的势力罢了,和大明朝廷、和李闯并没有什么区别,凡是有资格下注有资格投机的豪强势力们,所要做的,无非是选择其中一家决定投靠,或者是自己加入到这争夺之中而已。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错,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三百年会发生什么,三百年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满清鞑虏为了维持住自己的统治,维持住统治比他们本民族多百倍千倍更大的民族,会采用什么样子的高压和愚民的政策,会给这个华夏造成什么样子的黑暗。

的确是让人感觉到很疲惫,孙传庭、卢象升为代表的士大夫们,虽然意识到关外的满清部队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但认识也就仅仅到此,他们想不到,此时的战争,或许就是两个民族之间,文明和野蛮之间,为了争夺接下来这几百年的气运主导之战,更是决定华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能走到什么位置的战争。

不过知道了这个事情,虽然让人无奈,但还没有到最坏的程度,解决就是。

跪在李孟面前的这个洋人让他感觉到很有意思,以他在前世的见识,倒是见过满口洋文,举止做派和洋鬼子一点没区别的中国人,这等二鬼子,见到国人则是眼睛朝天,见到洋人则是奴颜婢膝。

可面前的这位张立普却差不多是正好反了过来,虽说是个洋人摸样,但满口大明的官话,举止间丝毫看不出任何外国人的摸样。

如果这样的人在现代,怕是唯恐说一句汉语出来,可在这个时代,却完全不同,大明和欧洲在这个时代,虽然已经稍微拉开了差距,却还没有分出胜负,在西方人眼中,大明帝国所代表的东方,还是文明的象征。

或许是有些莫名其妙,看见这名客客气气,完全汉化的混血儿,李孟居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不过,换个思路来想,这郑芝龙能和他李孟这形同割据的军阀做那杀头的买卖,去和那满清鞑虏做买卖,倒也没什么奇怪的。

“张立普,你是把自己当洋人呢,还是把自己当明人呢?”

这张立普看起来也不会懂得什么专业的机械或者是军事技术,但这种伶俐圆滑的人物,自家的灵山商行正缺这样的人物,侯山也好,下面的掌柜伙计也好,做事都太过一板一眼,明明是商人,做事却更像是军人。

这混血儿还是要招揽的,听到李孟相问,这张立普果然是伶俐,在地上磕了个头,开口回答说道:

“大帅把小的当明人,小的就做明人,大帅把小的当洋人,小的就做洋人!”

他的这个回答,让李孟哈哈大笑,挥手叫胶州守备领人下去,这张立普还真是适合灵山商行。

等到胶州守备和这张立普一走出屋子,李孟的脸色已经是变得森冷一片,不过从头至尾,坐在一边的孙传庭始终是慢条斯理的品茶看书,对这边发生的事情根本不置一词,郑芝龙和满清有往来勾结,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山东可供大船停靠的港口,也就是登州府城和胶州的灵山私港两个地方,其余的港口都是在禁海的时候,为了防备倭寇填埋破坏。

登州府城的海港和灵山私港,都是修筑了海防炮台,并且各有兵马驻扎,凭郑家水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可能攻上来,既然是没什么侵害,信阳水营虽然人数和装备都是远远不如郑家的水军,在港口内防御,配合上炮台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郑家的船队主力都是在南方活动,根基也都是在福建,也不会贸然把大批的力量投放到山东来,那样根本得不偿失,郑家的陆战能力实际上是个笑话,和广东海盗火并的时候,还要雇用倭国的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