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步步连环 后继有人(第4/6页)

因为生产什么的一直很平稳,扬州的盐商各有盐场盐田,产能都是很大,每年为了不产生压价竞争之类的事情,事先都有商议协定,划分份额,现下许多盐场盐田因为地方上混乱,连一粒盐都运不出来。

方家和同样在海州和赣榆附近有盐场盐田的盐商们,在这次混乱中没有吃亏,反倒是占了不少的便宜,原本划定的份额既然那几家无法生产出来盐货,自然也就是作废。

因为这次混乱,受益者不光是两淮的某些盐商,眼下济宁州的盐运码头上也是红红火火,大批的山东各地盐场出产的盐货从水路汇集到济宁州这边来,然后通过漕运运往各处销售。

扬州盐商是天下富豪之中最顶尖的那一类人,可大家大户,收入虽然巨大,支出却也是不小。

现在盐货的生意受到影响,那些直接被牵扯的盐商们处境一下子就艰难起来,去年底和今年初,海贼骚扰盐场,经济状况已经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害,加上公摊的那笔“保护费”,本来还指望靠着今年的正常生产把缺口和漏洞补回来,但突然间又是出了这么个事情,许多家都是撑不住了。

实际上这些盐商富豪家中也是有个资金链的问题,一旦收入和支出不平衡,就有崩溃覆灭的危险,现在这危险来了。

扬州城内在七月,茶馆闲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越是那些规模偏小的盐商,在这次的流寇之乱里面受害最大,某某家已经是遣散不少下人和使女,某某家把收藏的古玩字画发卖等等。

闲人除了议论这个之外,还异口同声的称赞方老太爷仁义,一方面花钱救助有难的同业,另一方面有在南京城和京师四处的派人活动,准备把淮安府的匪患彻底的剿除。

外人看着是如此,但那些遇到经济困难的盐商是有苦自己知,方家的帮忙可不是毫无代价的慈善,拿出一分银子来,就要拿走一分银子的股份,这些盐商们都是没有背景的弱势人物,本就没什么发言权,此刻被对方趁火打劫,也只能是咬牙认了。

要是不认,把家中的下人、使女遣散,卖掉祖传的字画珍玩,这些年靠着官商这个身份做生意,其他途径丝毫不懂,等费用压缩到最低,家中的存货卖光,莫非要自己去做工,妻妾去……

而且方家也动用了各个衙门的关系,扬州盐商是官营,如果无盐可卖,那官府和相关的衙门也可以取消你盐商的资格,到那样的程度,可就是真正的万劫不复,还只能是答应下来。

七月底的时候,越闹越大的豫匪之乱终于是决定了解决的方法,目前唯一可动而且有效的方式,就是请山东兵马入淮安府平靖。

方家在京师和南京都有不少的熟人关系,这次差不多全部动员起来,山东兵马镇守淮北军实际上已经是开了个先例,而且也有左良玉驻扎南阳府屡次带兵入湖广境内平贼的事迹,这山东兵马入淮安府剿匪也是理所应当。

崇祯十三年的八月初,在济宁州的陈六已经是完成了对兖州军九千兵马的动员,准备亲率大军前往淮北平贼,兖州镇守则由老营兼顾,为此李孟重新扩军,编练庄丁九千,入兖州府守备。

看似乱局纷纷,实际上却都是在计划之中,李孟在从开封城返回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凤阳和徐州之间在防御上有个空隙,这个只要是观察那边的情势,就会了解到。

由黄平手下的那些成员在流寇之中鼓动引导,把大批的流民带向南直隶的北部,那些临阵脱逃的马贼都是河南和山东境内的马匪响马,既然那些盐商们能花钱雇佣,胶州营同样也是花钱,这些马贼在山东军士的指挥下,成为这些贼寇里面真正的核心。

张江的率军出击当然也是计划的一部分,整个的流寇团伙溃散之后,马贼和流寇们都是分成千人左右的小队活动,这次给他们指路提供给养的,则是方家在淮北的人员,所以那些背景破败、无甚根基的盐商,他们的产业被精确的打击到了。

这一切都做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方家利用在官场上的关系来做些顺水推舟的事情,比如说山东兵马入境清剿贼寇,这可是很正当的要求,谁也挑不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