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足饷为何 后继有人(第3/6页)

“你们在本座麾下苦练多年,今日出去带兵练兵,都要把在老营学过练过的这些东西传授给那些新兵,让这些新兵知道是为谁打仗,应该如何打仗,这乃是大事中的大事,这也是诸位将来荣华富贵的起始,还望各位勤勉用心!”

李孟站在木台上讲完这些话,下面的一百名被挑选出来的士兵齐声的大喊道:

“必不负大帅厚望,请大帅放心!”

这些话都是套话,李孟在八月初到八月中旬,差不多每天都要说一遍或者两遍,站在下面的军兵也是知道自己应该这样的回答,回答完毕之后,有人拖着木盘,上面放着士兵们新的腰牌和告身,由李孟一个个的发到手中。

募兵的工作开始走上正规,田庄的庄丁驻军之处起始就是另外州府的屯田田庄或者是田庄附近的地区,这些新兵需要一定数量的老兵来统领训练,那些胶州营嫡系的老兵就顺势成为了低级和中级的军官。

地处胶州的老营,这次也有几成的兵马分散到新兵之中,每波老兵派出去担任中下级军官,李孟总是亲自的接见,这是他多年的心血所在,是他基业的种子,李孟希望着能把这些种子撒下去,成长成参天大树。

虽然这程序和仪式都是规定的程序,但每个过来的士兵还是激动不已,一方面知道这次自己出去,已经不是普通士兵的身份,而是军官,地位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明大道就在眼前了。二来,而今李孟事务繁重,加上兵将众多,虽然仍是定期的查看练兵大事,但下面的普通士兵想要在这么近的距离接触到李孟很不容易。

见到素来以神勇威猛著称的李二郎,就这么在面前带着笑容说些勉励的话语,每个人都是感觉到心中温暖,效忠的心思更加重了几分。

李孟平时可都是板着脸的模样,让他去带着温暖和煦的笑容去接待下属,勉励加油也真是难为他了。这些日子折腾下来,倒是让他感觉比作战的时候还要疲惫些,不过家中的女眷却很是高兴,毕竟男人每晚都是在家,其乐融融。

王海和老营的各个千总、把总商议之后,又是挑选了一批亲兵补充到亲兵营中来,若是其他的军营,主将的亲兵那是心头肉,谁也不敢轻易变更裁撤,可胶州营却和其他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

这次老营派到新兵军队中担任中下级军官的,大部分都是亲兵营的士兵,因为在胶州营之中,始终跟在李孟身边的亲兵队伍,作用不光是护卫李孟的安全,作为最精锐的部队来使用,更多,是作为一个军官培养学校的职能。

胶州营事务繁重,而且规模不大,也不可能专门有培养军官和士官的机构,但是单纯让老兵积累功劳升迁,这也是有大大的隐患。

李孟在现代的时候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官,除却听过些讲座和培训之外,也没有上过军校,只能是用些后天的土办法来弥补,比如说,李孟目前所作所为都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武人,而且亲兵营也经常是处在最前线冲锋陷阵,从行军布阵,到后勤扎营,再到临战和实战,亲兵营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并且接触到的是标准化和专业的流程。

而且李孟和王海等军官,在每个步骤结束之后,都尽可能的把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总结成理论给这些亲兵们讲述。

满清鞑虏入寇,在齐河县的那次实战,亲兵营也都是全员参与,这样的经验和见闻,让他们比其他军营中的士卒,更适合去担任军官,而且他们耳濡目染了那种彼此传授的方式,也容易培养出来新人。

所以这次的老兵去新兵营做军官,李孟把亲兵营派出去八成以上,很多人本就是小队、队副的出身进入亲兵营,这次派到新兵之中,基本上都是从小队和把总坐起也算是由培训经历之后的提拔。

并且跟随李孟一起出生入死的亲兵,都是忠心耿耿之辈,对于外派出去的军官,这种忠心耿耿,可是最优秀的品质。

李孟这边才送完一批老兵,把该走的仪式走完,太阳已经是偏西了,正准备去兵器制造局那边看看,却看到在这校场的外面一骑马急匆匆的赶过来,这边算是军事重地,立刻有手持长兵器的军卒拦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