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谋不臧 山穷水尽(第30/39页)

我办完王局长的案后,又接办国防部特派员刘乃沂的贪污案。他是东北人,自北洋军阀时代,就在海军中做一个下级官,逐渐高升。据告密的人说,他在接收时,吞没大批鸦片烟和黄金美钞。李嗣聪先约他来清查团谈话,密嘱宪兵注意他的行动,我则根据告密人所提供的线索,乘其无备,去搜查他所租用的一个秘密地方和其住宅,果然搜出数十斤养珠,数千美金,十余条黄金和一百多件做女人冬季大衣的毛皮,但未发现鸦片烟,后来我又得知他另和一个名为红玫瑰的舞女同居,但不知她的真姓名和住址。我催逼警局务必于当夜查出,时已晚间十时,直至凌晨四时许,才得到报告,我即带同他去舞女家,一眼看去,便知已有準备。我认为搜查无益,正想离开,又见其母的床头有一些衣物掩盖着一个似乎是床头柜,走去揭开一看,却是小保险箱。我要她打开,裏面只有一张旧报纸。我觉得她把这张旧报纸放入保险箱,上面必有什么很重要的记载。细看数遍,才在分类广告栏内发现一则买卖房屋的启事,其旁有一小红线,房屋地址是北平。我立即打电话请本团留在北平的委员前往察看,他们终在屋内发现很多鸦片烟。继又根据屋内所得的线索,再查他的办公室,复在墙壁内搜得一大批。我们把刘乃沂交北平行营以军法审判,后来被处死刑。

瀋阳陷共前五百军政大员争相逃命

金典戎[6]

民国卅七年秋,东北的锦州、长春相继变色之后,剩下的最后一个据点——瀋阳,在损兵折将之余,谁都知道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那时坐镇瀋阳危城的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忧心如焚,莫展一筹!他所接到的都是不利的消息,真所谓「叫天不应,入地无门。」有人说,瀋阳之失,像一个梦、一缕烟!一个久病的残躯,在无声无臭中断了气!这些比喻,确有几分相似。

总统亲赴瀋阳下令南撤

当时孤军据守下的瀋阳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若就战略观点言,在长春被中共攻佔以后,瀋阳这个孤点,早已失却据守的价值。兵法有云:「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安全转移,保存实力,不作无谓的牺牲,再作捲土重来的準备。」瀋阳那时的决定撤守,就是在这项原则之下决定的。

当时蒋先生为了东北情势的恶化,亦飞抵北平,并曾召集了一个军事会议,出席的党政军要员达数十人,笔者也叨陪末席,在那次会议中对瀋阳问题,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第一道命令:要瀋阳的防守部队,迅速打开辽南、瀋阳至营口的通路。

第二道命令:要海军当局準备十万吨的船舰,驰往营口接应。

第三道命令:着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派飞机一架,飞赴瀋阳把卫立煌接出来,由卫氏到葫芦岛去指挥海运撤退事宜。

瀋阳危城中的情景又如何呢?在民国卅七年十月卅日上午八时,市内戒严令解除之后,马路上的行人照旧熙来攘往,但每个人的脸孔上都难找出一丝的笑容,他们出来的目的,若非为了到外面打听一点实在的消息,就是想设法收购一些木柴油盐之类的日用品作被围城后的打算。瀋阳城内的《新生报》,销路最畅,几个大一些的报摊,和街头小贩只要报纸一出版,立即被抢购一空,由此可见,人们对世局关切的情形。可是,打开报纸一看,官方的消息,却很少透露,只有一家民营的小报,这天在新闻报导栏中,加上了一个刺目的标题:「山雨欲来风满楼」。言外之意,似在暗示瀋阳的攻城战已迫眉睫!

空军英雄邬钺率21架运输机撤运高官

是日上午的天气虽然特别坏,可是到了中午时候,天气又逐渐好转,云收雾散,长空如洗!就在这片刻阳光之际,远处忽传来一阵嗡嗡飞机声,夹杂着零落炮声,从西南上空飞向瀋阳而来。再过几分钟人们才看清楚了,瀋阳上空出现了一共廿一架运输机。天真的老百姓们,以为是增援的部队或是空运物资到来,都不禁欢呼鼓舞起来!

后来知道,这是属于中央空军第十大队的运输机,由空军英雄邬钺率领,奉了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之命,到瀋阳来撤退卫立煌总部人员的。在是日的清晨,总部已经传出了中央派飞机来撤退人员的消息,所以总部内自认为够得上地位的高级人员,从上午八时以后,就纷纷扶老携幼的赶到机场上去等候着坐飞机逃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