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生肘腋 引狼入室(第15/18页)
郑介民将军当然没有同刘斐一起投共,而且来到台湾之后,担任国家安全局局长,直至逝世,鞠躬尽瘁而后止,是戴笠之后的第二把手,做情报很有成绩。
整体来说,几乎国军的每一个机关都被中共的间谍渗透,战事一再失利,实是必然。
例如在东北的时候,赵家骧当参谋长,有一个管作战的随从参谋,就是共谍。我们这裏每回有什么作战计划,他就用家裏私藏的无线电电报机把消息传出去。后来,派他到华北开会,刚好就在华北破获共谍组织,供出这位参谋也是他们的同伙。华北通知赵家骧,準备好俟其返回东北立即逮捕。没想到,他回瀋阳后,下了飞机就先打电话回家,一听声音不对,赶紧就溜掉。此后,再也没抓到过。
(原载《罗友伦先生访问纪录》,台北中研院印行)
中共安插在南京国防部裏的
高级窃听器郭汝瑰
郑 义
郭汝瑰(1907-1997),四川铜梁人,黄埔五期,日本士官学校廿三期,陆大第十期。一九二九年在川军郭汝栋部加入中共,后失掉组织联繫。抗战后期与中共地下党恢复联络。郭接受了当时能达到的最全面的军校教育,在国军中历任第十八军(军长陈诚)十四师参谋长、五十四军参谋长、廿集团军参谋长、军务部军务署长、国防部第五厅和第三厅厅长、徐州陆总参谋长、七十二军军长、叙泸警备司令、廿二兵团司令等重要军职,在抗战时受到白崇禧、陈诚、何应钦、顾祝同四位军事巨头的赏识,仅一九四七年就一年三迁,由第五厅厅长而第三厅(作战)厅长而徐州陆总参谋长,职位一个比一个重要,简直红得发紫。当时国军高级将领中,除杜聿明有所察觉外,谁也不知道郭汝瑰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国防部裏的一架高级窃听器。从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四年间,郭与中共地下联络员任廉儒接头一百余次,提供了大量军事机密。如在军务署副署长任内,提供了国军作战序列及编制装备人马数目表(该件仅印十三份),还提供了对东北战局十分重要的蒋介石派军队接收张家口、北平、塘沽地区,阻止共军出关的计划,以及装备所派军队的计划。在任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和军调部张治中谈判助手期间,提供了国军整编情况和三人小组会议政府方面的机密情报。在第三厅厅长任内,提供了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及调归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序列的九个军和炮兵、工兵的情报。在担任徐州司令部参谋长期间,提供了国军进攻大别山后徐州司令部所辖兵力配置情况、徐州司令部解围兖州的计划。回任第三厅厅长后,提供的重要情报就更多了,计有国军解围长春的方案、解围双堆集的计划以及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底国军的江防计划、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初国军京沪地区江防要图等。

「张松献地图」的现代版典型人物郭汝瑰,投共后官止军事院校教员而已。
徐蚌会战前后,国防部的运筹帷幄人物刘斐、郭汝瑰利用职务便利,影响与误导了蒋公的战略决策。从徐蚌会战计划的酝酿制订,到杜聿明部被围陈官庄,刘、郭二人几乎参与了所有的重要决策。徐蚌会战的两套方案是由郭汝瑰具体拟定的,其中固守徐州、集主力于徐蚌铁路两翼的「攻势防御」案被前线指挥官、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杜聿明指为「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出奇方案」。这个方案被蒋公採纳,又事先为共军掌握,未及全面付诸实施,即因共军迅速进攻而落空。
在徐州剿总从徐州撤退方案方面,由于杜聿明疑心郭汝瑰通共,故有意避开郭、刘等人而与蒋公直接达成「撤而不打」的密议。然而,当杜部撤出徐州到达青龙集、瓦子口一带,淮河一线蚌埠方面的共军又向北退却时,刘斐察觉蒋公求胜心陡然上涨,乃巧妙地从旁指责杜聿明蓄意避战,「只是逃跑」,郭汝瑰则旁敲侧击,极力强调杜聿明必须求战而不能避战。于是,蒋公一改初衷,命令杜聿明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并令李延年向北推进,协助杜聿明部共解黄维兵团之围。俟杜聿明接到向共军进攻的国防部电令后,感觉到蒋公「所以变更决心,是被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意见所左右的」。黄伯韬兵团被歼时,孙元良就说:「消灭黄伯韬兵团的是国防部,不是陈毅」,邱清泉则直接揭示:「国防部裏有共谍!」